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各个器官都会发生老化。前列腺是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前列腺老化而造成的过度增生和肥大,直接影响人的排尿功能,引起尿频(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排尿1次)、尿无力(排尿时费力、尿流很细、尿不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前列腺剜除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行前列腺剜除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分为观察组(84例,恢复时间≤2周)和对照组(116例,恢复时间>2周).全部患者均进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前列腺剜除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160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UPKEP组和TUPKRP组,各80例,分别择期行TUPKEP和TUPKR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PVR),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UPKEP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TUPKR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PKRP组,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TUPKRP组(P<0.05);术后1个月,TUPKEP组Qmax、AFR高于TUPKRP组,PVR低于TUPKRP组(P<0.05);TUPKEP组IPSS显著低于TUPKRP组,QOL评分显著高于TUPKRP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PKRP比较,TUP...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44例。开腹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膀胱功能、排尿功能指标。结果相比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均高于开腹组,残余尿量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膀胱壁厚度小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对术后排尿功能及膀胱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5.
陆文娟 《护理研究》2012,26(3):252-253
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方法,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潴留[1],其发生率为28%.20%左右的病人需要再次导尿,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1].目前,国内外对宫颈癌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方面有许多研究,如留置尿管方式及时间的改变,术后盆底肌肉的锻炼,预防泌尿道感染,个体化放尿、排尿,物理疗法及心理护理等措施[2].但对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各说己见.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有意识的会阴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的收缩锻炼、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得到一定的恢复, 阻止膀胱肌肉的萎缩,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 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为此,我科于2009年1月起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加腹肌盆底肌膀胱肌锻炼的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法,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和排尿成功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在社区护理工作实践中,有自主排尿功能的卧床年老和截瘫的女性病人,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以及居住偏远,对于其床上排尿的护理存在一些问题,易造成病人的不卫生和潜在的压疮发生。为此,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剩余分数在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型超声波检测仪及尿流参数自动检测仪对60名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门诊患者(尿潴留及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除外)进行排尿前尿量、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测定。分别用剩余分数、剩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剩余分数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极显著意义(r=-0.3425,P<0.01),剩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也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意义(r=-0.2587,p<0.05)。结论 剩余分数值越大,膀胱出口梗阻愈严重,膀胱排尿功能愈差。剩余分数较剩余尿量更能准确地反映膀胱出口梗阻情况。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系统化功能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乏力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BPH伴逼尿肌乏力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术后采用系统化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手术后6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逼尿肌等容收缩压和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排尿功能恢复率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功能锻炼对BPH伴逼尿肌乏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笔者近年来对脊髓损伤后,遗留排尿功能障碍 5例,经过康复训练,排尿功能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5例,均系建筑工人,女性;年龄 24~ 39岁 ;平素身体健康,均因外伤所致第 4、 5腰椎脱臼骨折,马尾神经不完全麻痹。经某院整形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并行脊椎固定术治疗,依着靠背架半坐位之后,着装塑料背心月余,因排尿功能障碍残尿量 300~ 600ml,仍留置导尿,后转入泌尿科恢复病房给予康复治疗。 方法:间歇导尿法:首先帮助患者克服不好意思害羞的心理,在一个安静、明亮、保守个人隐私的地方 (洗手间或病房专门导尿室 ),…  相似文献   
70.
55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学智  王文倩 《护理研究》2001,15(3):163-164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简称糖尿病性膀胱 )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占糖尿病病人的 2 7%~ 85 % [1] 。由于大量尿液长时间潴留于膀胱 ,不仅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也使尿糖测定值不能准确反映药物治疗效果 ,并可导致泌尿系感染。现在有效控制血糖、加强神经营养、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对 5 5例糖尿病膀胱病人进行膀胱冲洗配合排尿功能训练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 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男 43例 ,女 79例 ;年龄 2 8岁~ 6 7岁 ;2型糖尿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