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31篇 |
免费 | 1085篇 |
国内免费 | 4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376篇 |
口腔科学 | 355篇 |
临床医学 | 2685篇 |
内科学 | 604篇 |
皮肤病学 | 115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3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390篇 |
综合类 | 5591篇 |
预防医学 | 4545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12138篇 |
44篇 | |
中国医学 | 2288篇 |
肿瘤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602篇 |
2021年 | 1028篇 |
2020年 | 702篇 |
2019年 | 683篇 |
2018年 | 380篇 |
2017年 | 776篇 |
2016年 | 770篇 |
2015年 | 1161篇 |
2014年 | 1959篇 |
2013年 | 2042篇 |
2012年 | 2630篇 |
2011年 | 2330篇 |
2010年 | 1831篇 |
2009年 | 1667篇 |
2008年 | 1757篇 |
2007年 | 1353篇 |
2006年 | 1266篇 |
2005年 | 1248篇 |
2004年 | 987篇 |
2003年 | 804篇 |
2002年 | 535篇 |
2001年 | 491篇 |
2000年 | 422篇 |
1999年 | 299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72.
73.
赛霉安有止血、消炎、收敛、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及使溃疡面愈合的作用。以往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因其具有较好的止血去伤、活血化瘀、消炎去肿、祛腐生肌之功效 ,笔者采用赛霉安外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溃疡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34岁。骑自行车摔伤致膝关节处皮肤挫伤。曾在当地卫生所予利凡诺湿敷 ,治疗无效 ,并出现化脓渗液。来我院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将赛霉安粉末撒上创面外敷。每两天换药 1次 ,7天治愈。例 2 ,女性 ,5 3岁。左踝关节处烫伤 ,院外用青草药后患处关节肿胀并… 相似文献
74.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本文所采用资料按照随机化原则 ,对我院2 0 0 1年 7月至 9月 ,每日每科出院病例的前 3~ 5例进行调查。1 2 调查方法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调查表 ,详细记录抗菌药物的药名、剂量、给药途径、时间、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等。对收集到全部资料进行计算机编码输入 ,用Microsoftexcel 2 0 0 0及SPSS11 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1 3 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三类 ,其判断标准主要依据适应证、药代动力学、药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75.
1999至2001年广州地区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统一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实验,以美国NCCLS文件为判断标准,每次监测均有质控数据。结果 共有11家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实验室参加耐药性监测,三年共统计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3147株。结论 对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可考虑为临床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低,可选择用药。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将来可能成为临床一线药。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萘啶酸等耐药率相对较高,应慎用。氨节西林的耐药率很高,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76.
抗菌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与其用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中急性肾衰竭,通常后果严重。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抗菌药物类别很多,近年最常见的是β-内酰胺类,其次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改变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致病机制常与药物的变态反应性肾损害和直接肾毒性相关。注意监测易感人群、合理用药、对可疑病例及时处理可减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80年代以来,对以β-内酰胺类(β-Lactams、β-LTMs)药物等为首的新的抗菌药的开发是包括对已有的耐药菌的抗菌力"更广泛、更强"的思想指导下开发出的新药剧增,包括头孢菌素类(CEPs)第三、第四代及单酰胺环类(MBTs)、碳青酶烯类(CPMs),并相继在临床使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