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硝酸甘油+西地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呋塞米+硝酸甘油+西地兰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和生活质量,可将此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急诊内科救治老年心衰患者当中。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并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临床急救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昏迷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诱发患者昏迷的病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临床急救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脑出血、心脏停搏、大面积脑梗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性安眠药中毒等是诱发患者昏迷的主要病因,并且患者的发病情况、昏迷程度、入院时间等因素会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不同因素的临床急救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因此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急救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常见病因,提出针对昏迷病因进行的临床急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41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出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所占的构成比及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了解年龄、性别、昏迷程度及病因等因素与患者昏迷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昏迷的病因所占构成比较大的是心脏停搏(17.01%)、脑出血(16.18%)、大面积脑梗死(13.69%)。241例患者最终抢救成功者190例,成功率为78.84%。抢救失败死亡的51例,病死率为21.16%,占前3位死亡的是心脏停搏30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5例。性别、年龄及病因与昏迷死亡的无统计学意义,而昏迷程度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中、重度昏迷的患者病死率为32.47%,显著高于轻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1.14%(P<0.05)。结论中重度昏迷病死率高,除了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昏迷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该保护脑细胞的功能,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中重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内科近年来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情况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护理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35%(41/4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9.07%(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和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王丹红 《现代养生》2014,(6):158-158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上述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治疗,抢救成功者67例,所占比例为83.75%,患者死亡13例,所占比例为16.25%。在13例急诊内科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共4例,占30.77%;依次是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共3例,占23.07%;患者死于中毒的共2例,占15.38%;猝死患者1例,占7.70%;死于其他原因的2例,占15.38%。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病因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金淑云 《药物与人》2014,(10):298-299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内科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的60例急诊内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急诊内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妁应用,不仅仅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同时将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同时避免安全隐患,降低了医疗纠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构建,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刘四清  段红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26-2927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10 月间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154 例,总结其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结果 昏迷患者主要伴随瞳孔、呼吸循环改变等主要特征,在后期诊断中发现,中毒性脑病占28.5%,急性脑血管疾病占27.2%,代谢性疾病占22%,各种患者在治疗后GCS 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急诊内科的昏迷患者病因比较复杂,如不及时诊治,后果严重,不同病因患者治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应注意区别,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病因,为急诊内科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院急诊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接收的515例急性腹痛的诊治的案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治的具体情况的分析和说明。结果:515例急性腹痛病因前3位的分别是梗阻性急性腹痛(41.20%)、炎症性急性腹痛(31.32%)和出血性急性腹痛(17.66%)。结论:急诊腹痛病因构成复杂,包括内、外、妇科各种痰病,表现多样,特征不典型,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研究2012-2015年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每年随机抽取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300份,将每年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方式、联合应用及不合理应用等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 2012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92.00%,2013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80.67%,2014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0.00%,2015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2.33%,抗菌药物应用率逐年下降,联合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也明显降低,联合应用率低于单一用药率,静脉用药率低于其他应用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15年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联合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均逐步下降,且其应用方式情况也有一定特点,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