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6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696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085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1978篇
内科学   1669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787篇
特种医学   9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06篇
综合类   4997篇
预防医学   2063篇
眼科学   389篇
药学   1581篇
  23篇
中国医学   944篇
肿瘤学   91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197篇
  2006年   1044篇
  2005年   1167篇
  2004年   923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探讨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61%,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组织(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特别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及其微血管密度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微血管生成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并对76例癌标本及癌旁非癌组织行免疫组化S-P法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黄疸、上腹疼痛、腹胀、消瘦为该组4大主要临床表现。MVD与十二指肠癌的发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手术切除率及预后均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具有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CA50、CA19-9联合检测有助诊断;MVD与十二指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93.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20例志愿者和20例COPD患者的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为cine(电影扫描),层厚5 mm/li,扫描时间为0.5 s/层,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欧乃派克(300 mg/ml)60 ml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的流速率通过肘前静脉注入.CT perfusion3软件分析测量兴趣域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血容量及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志愿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应用"密度均值测试法"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直接数字摄影(DR,director dadiography)等成像胶片的质量评判.方法:据欧共体工作文件以及沈阳会议1999年质量标准试行文件的胶片密度测试点.CR、DR和感绿胸片以及两种C形臂射线机摄片验证,用密度仪测试胸片8~12点的密度均值.结果:三种成像方式测定对比,DR好于CR及感绿片,易获得接近1.2的密度值,质量较好.两种设备作为影像密度对比应用,没有差别.结论:应用"均值法"对各张胶片密度不存在胶片分辨率和灰阶影响为密度量化提供一种新测定判定方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ducible,iNOS)和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1,HO-1)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它们与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17例尸检正常肝组织中iNOS和HO-1的表达,同时以抗CD34标记内皮细胞,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并分析iNOS和HO-1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的iNOS阳性表达率为94.6%,MVD均值为144.30±15.3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中HO-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MVD均值为133.60±13.9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肝癌组织中的iNOS和HO-1高阳性表达,两者呈正相关.iNOS和MVD呈正相关,提示了iNOS的表达促进了肝癌组织的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银川市蟑螂侵害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银川市蟑螂种类、侵害性和密度指数。方法采用询问法、药激法、粘捕法对银川市各区监测点进行蟑螂种群分布、侵害性和密度调查。结果(1)银川市蟑螂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3种,以德国小蠊居多,美洲大蠊次之,日本大蠊最少。(2)采用粘捕法共调查房间4500间,阳性房间96间,侵害率2.13%,共捕获蟑螂758只,平均密度为0.17只/张,平均每阳性房间蟑螂密度为7.90只/张。结论银川市蟑螂侵害率、密度以兴庆区最高,金凤区和西夏区次之,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较低。侵害场所以居民住户侵害最高,小餐饮、宾馆饭店次之,企事业单位、食品加工厂、农贸市场较低。  相似文献   
997.
应用血瘀模型家兔,灌服降糖通脉宁,观察血瘀前和瘀后即刻,1小时,1天~25天微循环形态,并测定血管密度。结果表明:该中药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管损伤的恢复及生长,其机理可能通过降低血管紧张度,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栓消散,渗出出血吸收,减轻了血管的损伤,并促进血管的修复和生长等环节而显示出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南京市四害密度调查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1年南京市四害密度进行了调查,提出防制对策;方法:按照“全国除四害密度监测办法的要求”对各种外环境的鼠、蟑螂、蚊和蝇的密度及种群的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与2000年监测结果相比鼠密度指数及蟑螂密度指数分别上升1.05,1.56,蚊、蝇密度有所下降;结论:城市外环境四害的防制应从综合措施人手,提高防制技术,才能长久有效地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99.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n Q  Li Z  Zhang L  Zhang S  Xu G  Guo L  An D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84-86
目的 分析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细胞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2 8例 (同意入组研究 )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 (12例 )和对照组 (16例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采用动脉造影技术 ,经肿瘤营养动脉给予 5 Fu10 0 0mg ,表阿霉素 6 0mg ,丝裂霉素 10mg。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切除标本分别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测定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微血管密度计数采用Weidner方法分别计数癌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数。结果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MVD分别为 40 .46± 7.0 6、5 2 .2 7± 18.40和 49.92± 8.15 ;对照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MVD分别为 46 .0 9± 12 .2 1、73.44± 2 2 .0 6和5 1.94± 12 .6 4。两组之间癌黏膜表面的MVD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癌旁组织及癌中心组织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组织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000.
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梗塞后的康复机制。方法:用易卒中型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走平衡木法评价大鼠康复功能。于电刺激治疗后第1、3、6、9周末在脑梗塞灶边缘区观察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神经丝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脑微血管舒张情况。结果:治疗组从3-9周末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在脑梗塞边缘区上述表达及脑微血管舒张数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增强神经元活性,激发脑微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