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89篇
  免费   8057篇
  国内免费   7555篇
耳鼻咽喉   790篇
儿科学   876篇
妇产科学   894篇
基础医学   7662篇
口腔科学   1516篇
临床医学   31366篇
内科学   11104篇
皮肤病学   491篇
神经病学   5832篇
特种医学   6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28822篇
综合类   54615篇
预防医学   9673篇
眼科学   1043篇
药学   20869篇
  516篇
中国医学   18905篇
肿瘤学   2311篇
  2024年   1493篇
  2023年   5082篇
  2022年   4275篇
  2021年   5805篇
  2020年   6069篇
  2019年   6110篇
  2018年   2642篇
  2017年   5046篇
  2016年   5513篇
  2015年   6383篇
  2014年   10833篇
  2013年   10574篇
  2012年   12986篇
  2011年   14464篇
  2010年   12699篇
  2009年   11610篇
  2008年   12023篇
  2007年   11106篇
  2006年   9626篇
  2005年   10122篇
  2004年   7903篇
  2003年   7013篇
  2002年   5434篇
  2001年   4062篇
  2000年   2830篇
  1999年   2244篇
  1998年   1925篇
  1997年   1581篇
  1996年   1455篇
  1995年   1238篇
  1994年   994篇
  1993年   582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23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后外侧融合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后外侧融合对预防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短节段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本组6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A组30例均为我院收治患者,B组30例均为外院手术来我院复查的患者。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融合术;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未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6个月,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矢状面指数(S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下腰痛评分法(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的优良率为73%(22/30),B组仅为43%(13/30)。结论 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丢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只行内固定而不做植骨融合明显增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2.
在施行腰椎手术时,为使棘突间隙充分展露,临床上广泛应用两头低中间高的折刀式俯卧位,此体位易造成患者生理学改变,导致循环、呼吸、神经、皮肤的并发症。文献报道,俯卧位摆放不当会造成手术失血增多、神经麻痹或损伤[1]。为了减少因特殊体位造成的并发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男102例,女76例;年龄21~76岁。体重43~98kg。均行腰椎手术,术中体位均为折刀式俯卧位。2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在200~500ml,均未输库血,术中循环稳定,无一例出现皮肤、神经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3体会3.1体位摆放患者入室后…  相似文献   
99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除腰腿痛外,部分患者还表现为马尾综合征-会阴部感觉障碍及排尿便功能障碍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一种简便、损伤小、效果确切、疗效快、不易复发的方法进行马尾神经功能的康复非常必要。采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获取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4.
头痛     
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眼球运动测量;偏头痛发作期间的QTc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偏头痛样头痛与镰状细胞病:一项经颅多普勒研究;到美国急诊室就诊的头痛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病理诊断的建立和发生率;偏头痛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后生活质量和活动受限的改善:一项前瞻性的纵向多中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5.
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对周围器官干扰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共收治871例,其中60多岁以上老年人10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手术方法,降低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全椎板有限切除,椎管减压,部分或全部切除1/2-1/3下关节突,神经根松解术。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34例中,优9例,良1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5%。结论 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式,宜采用上述方法,既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又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7.
国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断钉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中最常见于断钉,相关文献报道为7.1%~23.3%不等。目前不管哪种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几乎都存在断钉断棒现象,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最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9.
《颈腰痛杂志》2006,27(2):141-14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在我国迅速推广,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目前对PLDD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术后评价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为了使PLDD技术更规范化、健康发展,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及日中医学交流中心的委托,定于2006年6月20—23日(全国椎间盘源性疾病微创外科学术会议前)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举办“第二届全国PLDD微创技术讲习班”。培训内容:PLDD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PLDD常用激光设备的特性、PLDD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价标准探讨、PLDD的手术操作方法等。培训方式:基础理论、手术录像、尸体操作、临床观摩。  相似文献   
1000.
腹腔间室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的ACS病人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1例,腹腔感染7例,腹膜后血肿3例,腹腔肿瘤1例。膀胱内压测定均〉24cmH2O(1cmH2O=0.098kPa)。采用单纯保守治疗7例。采用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中采用气道开放、呼吸机支持18例,床边持续血液净化12例,B超或CT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8例。手术治疗中行剖腹探查、腹腔及腹膜后引流、切口减张缝合5例,腹腔探查引流后切口采用聚丙烯网片缝合覆盖行腹腔暂时开放10例。结果治愈17例,死亡5例。结论外科危重病人中并发ACS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及联合多器官功能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