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8篇
  免费   1337篇
  国内免费   668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1015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3210篇
内科学   1472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25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50篇
综合类   8060篇
预防医学   1553篇
眼科学   957篇
药学   2528篇
  47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819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772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935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950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387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605篇
  2011年   1600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703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156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807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外伤的磁共振(MRI)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和临床意义,比较其优势所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膝关节外伤的MRI和CT图像,观察骨外伤的MRI和CT表现及合并的其他损伤。结果65例膝关节外伤发现骨外伤80处,通过MRI显示75处(其中包括骨挫伤27处),CT显示73处(其中骨挫伤10处)。结论骨外伤患者MRI和CT图像的分析,可为临床骨外伤患者提供恰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2.
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将中国家兔分成浆肌层吻合组、2层吻合组、1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行1处吻合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处回肠和2处结肠的端端吻合。术后第3、7天,测定吻合口爆破压(ABP)和羟脯氨酸(HP)含量。结果术后第7天,浆肌层吻合组各吻合口ABP均高于其他3组(P<0.05,P<0.01);HP含量高于2层吻合组(P<0.05)。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多层螺旋CT(MSCT)使扫描速度,薄层,覆盖范围达到了很好的统一,是胰腺癌最佳的单项检查手段。本文介绍了MSCT运用于胰腺的技术优势以及具体检查方法,重点叙述其在胰腺癌的诊断,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李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6):573-574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并不少见 ,螺旋 CT扫描可确诊。对于 >2 0 ml的颅内血肿 ,临床多采用锥颅穿刺颅内血肿引流 ,挽救生命 ,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而轴位图像与多层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准确指导临床穿刺引流。现通过对 30例脑出血患者引流术后情况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脑出血病人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2 9~ 80岁 ,平均 5 0岁 ,全部病例在发病 6h至 5 d内行螺旋 CT检查证实 ,并做多层面重建 ,出血量按多因氏公式计算。 5例患者出血量大于80 ml,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即破入脑室系统 ,2 0例…  相似文献   
55.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77-2177
答:lgE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出现最晚,含量最低。但在过敏性疾患病人血清中lgE含量可显著增高。lgE是亲细胞性抗体,能以其Fc段牢固地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从而使机体致敏。lgE与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主要由位于鼻咽、扁桃体、支气管及胃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通常正是变应原入侵和过敏反应好发的部位。  相似文献   
56.
现代医学200词——138.黏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磊  王心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0):479-480
所谓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的分子群的总称。广义来说,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也是由细胞分泌并存在于细胞表面,也可归入黏附分子的范畴。但狭义所指的黏附分子是指贯通细胞膜的糖蛋白或构成细胞膜的糖脂质。膜贯通型糖蛋白黏附分子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若干家族。在免疫系统中的黏附分子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素家族、连接蛋白家族以及唾液粘蛋白家族等。  相似文献   
57.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指标CD34、CD31、vWF、Ⅳ型胶原纤维及层粘连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 ,同时比较上述几种血管新生因子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以便筛选出有效的临床预后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5 3例肝细胞肝癌的标本进行CD31、CD34、vWF、Ⅳ型胶原纤维及层粘连蛋白的染色、计数 ,并用检测数据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染色的血管面积后发现 ,CD34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 ;CD31与肝内门静脉浸润相关 ;vWF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 ;CollⅣ与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 ;Lam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CNA与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 在HCC中 ,CollⅣ、vWF、及CD31为肝细胞肝癌的有效血管新生及预后指标 ;Lam则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相关 ;PCNA指数肿瘤分期有关 ;CD34不能用作血管新生或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9.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作螺旋CT三维重建,立体直观地表现骨折的断端、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端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依此准备长短大小与形态均恰当的微型钛板、钛钉,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与手术切口。结果: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于50例清晰地显示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状况,指引骨折的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术,42例牙颌功能与颌面外形获得完全恢复,8例获得基本恢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三维立体解剖形态,有助于手术进路与切口的选择,和准确地实施坚强内固定术,可有效地减少外伤后颌面部的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16层CT容积扫描,并应用ADW4.2工作站,对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观察,依照骨折分型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并与x线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3例中,根据Sehatzker和McBroom胫骨平台骨折6型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8例,Ⅲ型7例,Ⅳ型6例,Ⅴ型4例,Ⅵ型3例。X线平片检查漏诊7例,16层CT见髁间嵴后方或胫骨平台外髁撕脱小骨片,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伴有髌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各2例。结论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对术前分型、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