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有些孩子平时活动过多,就连5分钟也闲不住,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还非常任性,作父母的总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生性格,要不就归之为“淘气”。其实在这些淘得出奇的儿童中,隐藏着一部分病态儿童,这种病症称为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儿童多动症,也有人称之为“儿童轻微脑功能障碍症候群”(MBD)。 儿童多动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国外发病率为5~10%,国内近年来调查结果平均为3%,男孩远较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小儿多动症患儿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多动不宁、学习效率低、夜惊、手足心热、盗汗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也有改善(P均<0.05),但组内各项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低于试验组(P均<0.05)。治疗后2组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明显降低,但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试验组发现复发16例,复发率为20%,对照组复发44例,复发率为5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整个治疗周期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并用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多动症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一定时间段可以降低复发率,需要患儿配合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84.
从颈椎治疗小儿多动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多动症,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从颈椎按摩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一般多动的孩子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地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病房也一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根本无法安静地做事,即使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坐没坐相。小儿多动症可能是因遗传、轻微脑损,或环境污染引起的铅中毒引起,其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86.
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0年7月以来,采用经方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岁~13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4年。临床表现为局部一组肌肉突然出现收缩,注意力分散时抽搐减轻。不自主挤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对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的综述,达到在实际生活中及早预防和早期发现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及早进行治疗。方法着重于行为、心理干预及教育,必要时辅以对症的药物治疗。结果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对患儿的健康和以后走入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目前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哌甲酯为代表的中枢兴奋剂虽是目前治疗ADHD的首选,  相似文献   
89.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好发于早产儿童的疾病,又称为脑功能障碍失调综合征。该病主要造成小儿的行为异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情绪激动及多动等,给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1]。小儿多动症不是智力的障碍,而是指行为操作和行为执行机制的障碍。本文旨在对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  相似文献   
90.
论述小儿多动症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弄清楚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根据小儿的发病特点对症下药,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小儿尽快恢复。方法选择277例小儿多动症患者,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翻阅记录,分析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结果经过医生的诊断判定,共有215名小儿患上了小儿多动症,在进行科学的治疗后,小儿的身体恢复状况良好,一个月基本完全康复。结论患有多动症的患儿其智力正常或者基本正常,但多动症会给小儿的行为举止造成缺陷。如果患上该病,家长必须及早带到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时机,给小儿长大后带来身体上的障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