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1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96篇
基础医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817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科学   489篇
综合类   3879篇
预防医学   1519篇
药学   1979篇
  47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799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 2 0 0 0 - 1 0~ 2 0 0 3- 0 4间对 1 1 1 4例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宫内异常等 ,行宫腔镜检查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正常宫腔 1 83例 ,镜下发现不同疾病共 931例 ,阳性检出率是 83 6 %。其中 ,6 98例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治疗 ,占 6 2 1 %。 1 1 1 4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电视宫腔镜能在直视下检查宫腔内病变 ,对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宫腔占位 ,以及处女检查等是一种较好的诊疗手段 ,而且能同时予以不同的治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何春妮  何晓宇  庄蓉蓉 《人民军医》2007,50(11):682-683
目的:观察宫腔镜检查时宫颈阻滞麻醉联合术前插管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患者180例,随机分3组,各60例。A组:术前30min宫颈插管,术前2min行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B组:术前30min宫颈插管,同时肌内注射哌替定100mg;C组:术前2min行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结果:宫颈扩张软化程度及心脑综合征发生率比较,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腹痛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术前宫颈插管联合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疼痛,减少心脑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宫腔镜在困难取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萍 《中国医刊》2003,38(1):49-50
本院自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宫腔镜取出嵌顿、断裂及异位的节育器 37例 ,成功率达97 3%。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 ,常规取器失败后改用宫腔镜取器者 37例。其中 1次取器困难者 2 6例 ,2次取器困难者 8例 ,3次取器困难者 3例。年龄最小 2 6岁、最大 65岁。绝经后取器者 13例 ,要求再生育者 3例 ,月经失调16例、下腹部坠痛者 5例。置器时间最短 1年、最长2 5年。1 2 宫腔镜检查所见 金属圆环 2 6例 (断裂呈“︱”字直杆型 12例、“∩”型 2例 ;带铜T型节育器 9例 ;尾丝回…  相似文献   
54.
宫腔镜诊断在异常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异常性子宫出血的新的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门诊就诊异常性子宫出血患者126例宫腔镜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中有125例有异常发现,初步确诊率99.2%。结论:对异常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诊断,可以全面、直观查看宫腔内的微小病变,损伤小,恢复快,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5.
宫腔镜在女性不育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宫腔镜系妇科内镜技术的重要分支 ,与传统治疗相比不仅诊断精确 ,手术方式也大有改观 ,并推动不育机理的研究。宫腔镜检查在探查不育症病因中的价值国外学者建议将宫腔镜检查列为女性不育症诊疗常规项目 ;也适用于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诊刮、核磁共振成像 (MRI)等提示可疑异常者的核实和排除[1 ] 。宫腔镜加直视下活检是研究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2 ] 。随着视像清晰的微型宫腔镜问世 ,外鞘径由 5~ 6mm降到 3.5~ 2 .5mm ,更因其耐受佳、失败和并发症率极低 ,而列入日常门诊检查项目[3] 。高分辨率的宫腔镜不仅能发现宫腔内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宫腔镜手术前软化、扩张子宫颈作用。方法236例接受宫腔镜手术者术前24小时阴道后穹窿置米非司酮150mg,术时有专人检查子宫软化、扩张程度,并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子宫颈软化、扩张情况理想,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米非司酮促进宫颈成熟作用确切,可作为术前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7.
为比较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 2组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组 (A组 ) 3 1例 ;单纯分段诊刮组 (B组 ) 3 9例。比较 2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开腹手术时腹水细胞学的检查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A组诊断宫颈受累的准确率为 96.77% (3 0 / 3 1 ) ,假阳性率为 3 .2 3 % (1 / 3 1 ) ;B组分别为 79.49%(3 1 / 3 9) ,1 5 .3 8% (6/ 3 9)。 2组准确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A组细胞学阳性率为 6.45 % (2 / 3 1 ) ,B组为 1 4.2 9% (3 / 2 1 )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可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扩大手术范围 ,而且不增加腹腔内播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58.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妇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开腹并保留子宫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体液超负荷、子宫穿孔并伤及邻近器官的危险[1] 。为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我院对一些高危病例在宫腔镜手术同时进行电视腹腔镜监护 ,并要求护士密切配合。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2 0 0 0~ 2 0 0 1年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电切术 5 2例 ,其中行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 (TCRS) 14例、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CRM) 2 5例、行经宫颈宫腔粘连切开术 (TCRA) 13例。患者年龄 32± 11岁 ,手术时间 34± 8分钟 ,手术后平均住院 4±…  相似文献   
59.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宫颈肌瘤3 7例 ,其中有蒂宫颈肌瘤 2 1例 ,无蒂内突型宫颈肌瘤 16例 ,术后随访 3~ 3 1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 0 7min ,术中平均出血 2 0 5ml ,一次性治愈率达 10 0 % ,无 1例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宫颈肌瘤首选宫腔镜电切术 ,它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夏恩兰 《当代医学》2002,8(4):36-41
宫腔镜诊断和宫腔镜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开辟了一条经济、实用、简便的治疗宫腔内良性疾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微型器械与无创技术的应用,使宫腔镜检查术由门诊走向流动手术车。多项宫腔镜诊断与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超声子宫图(sonohysterography),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television color Doppler),HSG.MRI等的比较研究证实宫腔镜检查是现代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大量的随访研究证实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的有效性,被誉为微创外科手术成功的典范。宫腔镜手术已成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手术方法。治疗子宫纵隔的标准术式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防治并发症的研究日益深入,第二代宫腔镜手术蓬勃发展,但远期预后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