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54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20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799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8篇
  14篇
中国医学   393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目的:探讨幕上Ⅱ~Ⅳ级胶质瘤多模态MRI的分级诊断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胶质瘤患者126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56例、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以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结果:常规MRI、DWI、DTI、DCE-MRI、3D-ASL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8.57%、91.07%、91.07%、92.86%、83.93%,特异度分别为81.43%、90.00%、91.43%、95.71%、88.57%,上述序列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21%,特异度为97.14%,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52)。结论:多模态MRI对幕上Ⅱ~Ⅳ级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2.
魏伟安  杨吉钱  熊胜  易婷  金科 《放射学实践》2021,36(9):1137-1141
【摘要】目的:探讨噪声指数结合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在学龄前儿童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探寻适合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的最佳扫描方案。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行上腹部CT检查的学龄前儿童50例,按噪声指数(NI)值不同随机分为5组(NI值分别设为9、11、13、15、17),每组10例。CT检查采用 GE Revolution CT机,管电压100kV,管电流50~350mA,所有图像均行ASIR-V(权重分别为0%、20%、40%、60%、80%、100%,共6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NI和ASIR-V权重条件下图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等客观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随着NI值的增大,图像的SD、CNR、CTDIvol、DLP等逐渐降低,NI=15、17组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评分低于3分;随着ASIR-V权重的增大,图像的SD、CNR等值逐渐升高,权重为40%和60%的图像显示效果最佳。NI=15且ASIR-V为40%、60%图像的主观评分大于3分,CTDIvol和DLP较NI=9组分别下降了约55.5%和54.4%。结论: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平扫采用低管电压100kV结合NI=15及ASIR-V40%的扫描方案,可以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取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图像。  相似文献   
93.
宋小玲  江广斌  姜伦  胡必富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440-1444
【摘要】上皮性肿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复杂,不同性质及组织亚型肿瘤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异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可能与诊断晚、分期不准确、易复发等因素有关,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及全面评估至关重要。MRI凭借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功能成像技术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及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综合运用多种MRI成像技术有助于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评估(rLM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首次发病≤6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CT排除出血性病变,采用rLMC分级,分为2个区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区和大脑后动脉(PCA)-MCA区.软脑膜动脉分级应用6分量表,CTA侧支评分为两个区域的总分(0~10分).入院3d内在头颅MR常规序列基础上加做DWI序列,明确梗死体积、是否合并出血转化.入院后10~14 d或患者病情加重时复查常规CT,了解是否有出血性转化.结果 不同rLMC分级评分组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MC分级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γ=-0.735,P<0.001).不同rLMC分级评分组在梗死体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和颅内高密度灶(PCH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卒中家族史、血糖、入院时NIHSS评分是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结论 rLM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出血转化呈显著负相关,可有效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5.
目的:采用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方法在保证医学影像刚性配准精度的同时,降低图像配准的时间以及训练数据获取难度。方法:首先对训练数据进行标准化与归一化,同时对图像进行重采样与剪裁,去除多余的空气部分。其次采用阈值法与扫描线法获取图像的外轮廓信息,基于CycleGAN建立两个生成器与两个判别器,生成器输入配准图像对和输出配准结果,判别器输入配准图像对和输出配准程度。在原始CycleGAN损失函数基础上,增加轮廓损失项,以约束网络训练方向,提高收敛速度。结果:选取75例腹部病例,其中65例作为训练数据集,10例作为测试数据集,配准结果与配准软件Elastix对比。计算测试图像集外轮廓Dice系数,配准前图像对的平均Dice系数为0.858,Elastix配准后的平均Dice系数为0.926,本方法配准后的平均Dice系数为0.925。配准时间上Elastix的平均配准时间为12.1 s,本研究方法的平均配准时间为0.04 s,加速比达到302。结论:本方法在保证图像配准精度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图像配准所需的时间,提高了配准流程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与其他深度学习网络相比,本方法不需要真实配准结果以及传统相似性测度。  相似文献   
96.
李怡  何文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83-118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不仅可以量 化颈动脉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三维超声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体积,超声造影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分布区域,剪切波弹性成像可测定斑块组 织的硬度,反映斑块不同部位的组织成分。颈动脉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领域中的 应用更加广泛,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管壁的评价更加精确,有助于临床判断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 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97.
目的运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探究非优势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的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以1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5例非优势大脑半球(右半球)中动脉急性梗塞(发病 < 72 h)的患者作为卒中组,采用西门子3.0 T超导MRI采集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以功能连接为结局指标,并基于Matlab 2012a平台使用DPABI工具包对两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10例患者纳入试验,与健康受试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的感兴趣区(ROI)有11个。以右背外侧额上回为ROI,与左后扣带回(T=6.5173)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眶部额上回为ROI,与左BA18(T=6.067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中央沟盖为ROI,与左距状裂周围皮层(T=5.7831)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眶内额上回为ROI,与左梭状回(T=5.7361)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岛叶为ROI,与左梭状回(T=4.5436)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岛叶为ROI,与右小脑后叶(T=4.9352)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楔叶为ROI,与左岛叶(T=5.692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与右梭状回为ROI,与左眶回(T=8.4505)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楔前叶为ROI,与左豆状壳核(T=5.189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中央旁小叶为ROI,与左豆状壳核(T=7.9109)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颞横回为ROI,与左舌回(T=5.9146)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非优势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与视觉、听觉、高级认知及运动相关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8.
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针刺的脑效应机制研究也步入可视化阶段,且在中风病领域应用较多。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范式主要分为任务态和静息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脑区激活、功能连接、脑网络等。本文根据现有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文献,归纳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其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等方面分析目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结果显示针刺可不同程度地激活大脑皮质运动区、感觉区以及小脑、基底节等部位,亦可提高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运动、感觉、语言等脑功能网络发挥一定的调制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改进,未来倡导以中医传统理论为纲,充分融合现代技术,多学科并举,构建针刺治疗中风的特异性脑效应网络。   相似文献   
99.
头针疗法是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有关其作用原理研究的文献却不足以完全阐明头针机理,并指导其发展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穴位针刺脑部中枢效应机制研究的首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及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发现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头针疗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异性脑区激活、针刺作用机理分析、联合疗法等方面。头针选穴所激活的特定脑功能区与其所主疾病息息相关,可通过协同调节多个脑区,改善运动功能与提升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中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指标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功能改变,并研究其能否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材料与方法 纳入7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5名健康对照,分析两组间存在的ALFF差异.通过提取两组间差异脑区的信号作为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探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标记.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右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内侧额上回ALFF增高(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丘脑、右侧中央后回ALFF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两组间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可有效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存在自发脑活动的异常,且该异常可作为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