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13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6篇
中国医学   266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小建中汤加味治愈外感腹痛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汉屏  杨宁 《河南中医》2009,29(12):1158-1158
张某,男,41岁,2007年3月30日以“腹痛”为主诉来诊。患者4d前受凉后出现腹痛、恶寒、头痛、大便稀。经市某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给予静脉输液(具体用药不详),口服颠茄合剂,肌注654—2后病情未得到缓解,且腹痛加重,夜间为甚,不能入寐,自用热盐敷腹部,疼痛仍不减。时症见恶心、纳差、腹胀、恶寒、头痛、腹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而干,左手脉弱而无力,右手脉浮;  相似文献   
12.
汤礼共  张宪勇 《光明中医》2009,24(11):2158-2159
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或病灶处,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属于针灸疗法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 刺血疗法对全身性疾病可选腧穴治疗,对某些局部皮肤性病变可直接介入治疗,临床如用之得当,不仅经济简便,且取效迅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姜某,女性,18岁。2001年10月16日因发热咳嗽来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于15:30,在按操作常规进行青霉素皮试,试验结果为阴性后,给予5%葡萄糖200ml,青霉素800万静点。大约30分钟后,患者自觉胸闷,呼吸不畅,咽部有阻塞感,立即拔下青霉素液体急来我科就诊。当时见患者急性发热病容,神志清,语言流利,体温38℃,脉搏92次,分,血压100/70mmHg。  相似文献   
14.
外感后遗咳嗽,多为感受时邪后,经十余天或数月余,表邪已罢,入里之邪滞留肺中不解,与内热痰饮互结,阻碍气机,肺气不宣而致。其表现为咳声连连不已,或顿咳气急、胁胸震痛,或夜间咳剧,甚则不能平卧、声嘶、少气,痰多粘稠或白痰,或大便干燥,或伴有轻微头痛、鼻塞、口干、面赤、烦躁。舌淡、苔白黄腻,脉沉细或弦滑。  相似文献   
15.
急性喉炎是五官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表卫不固,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毒,致肺气失宣,上袭喉窍而成。主症为声音嘶哑、阵咳,重则呼吸困难。本人对轻症患者采用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本人把本病患者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型。风寒型表现为声嘶,发声低沉,喉微痛,畏风,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予疏风散寒,利喉开音。方用《喉科秘旨》的六味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敛散同施”治外感迁延咳嗽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书玖 《光明中医》2009,24(9):1785-1785
外感咳嗽,多责之外邪犯肺,治以因势利导,宣肺气,祛外邪,冀肺气宣通,则咳自止.而临床多见外感咳嗽迁延,或因素体禀赋不足,肺脾气虚,感邪后正气无力抗争;或因治疗失当所致.笔者在临床遇数十例外感迁延咳嗽,治以"敛散同施",每每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故不揣简陋,将些许心得与同道探讨,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是一首疗效确切的经方,主治少阴感寒,阳气不足,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阳虚外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结合具体病例介绍点滴体会如下,以抛砖引玉,并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高热在中医学文献中范围广泛,多伴有烦闷、周身乏力,不适感。“壮热”、“日晡发热”、“实热”等均属高热之范畴。本症多由外感风热、肺气失宣,郁热内炽,或外感风寒、邪从热化,或温邪疫毒、暴热袭人而燔灼气分或炽伤营阴所致。也有内伤所致者。本人采用针刺加刮痧疗法治疗高热68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由我院研制的温热清口服液主要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具有风热或表里俱热症侯者,以感冒、咳嗽、乳蛾病种为主。通过我院200例系统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我们分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达95%,平均退热时间为0.9天,与对照组安痛定和青霉素相比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现将临床观察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