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8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538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924篇
内科学   48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57篇
特种医学   2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11篇
综合类   3679篇
预防医学   1225篇
眼科学   388篇
药学   1153篇
  2篇
中国医学   379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97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624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项针疗法为主治疗延髓麻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延髓麻痹包括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笔者以项针疗法为主治疗延髓麻痹64例,并随机抽样设对照组,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两组共94例,治疗组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个月;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塞44例,多发性硬化1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8个月;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22例。  诊断标准:发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存在或减弱或消失,或伴肢体瘫痪,锥体束征( )。脑出血、脑梗塞、多发性硬化均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992.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是否应采用电针治疗,临床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急性期电针治疗会造成日后面肌痉挛。另一种看法认为电针可促进恢复,使恢复更完全,而不会引起面肌痉挛。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看法。因为电针治疗时面肌收缩跳动与面肌痉挛的发生没有内在的联系。笔者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即进行电针治疗,除针刺常用的面部穴位之外,还针刺翳风穴及耳前相当于听宫与上关之间面神经尚未分支的部位。据笔者临床观察,针刺这2个部位,能更有效地消除面神经管内的无菌性炎症及水肿,及早解除面神经受压而使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993.
瞬目反射对Bell氏麻痹预后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l氏麻痹患者瞬目反射(BR)的特点,探讨其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Bel氏麻痹患者及30名健康人BR,并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BR反应电位潜伏期患者均较健康人延长,波幅较健康人低;在临床恢复过程中波幅,潜伏期有恢复趋势;病情预后差者潜伏期比预后好者延长更明显,波幅比预后好者下降更明显。结论:BR检测对估计Bel氏麻痹预后有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集科 《广西医学》1999,(2):232-235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20世纪60年代,有人发现PD是由于中脑的黑质神经元变性所致,使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含量减少,而乙酰胆碱(Ach)含量则相对增高,其功能相对亢进,因而产生PD症状。这一研究发现,使得临床上广泛应用L...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的面神经和面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石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28(6):437-438,44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的面神经和面肌的病理变化,为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制作豚鼠面神经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实验模型,应用航向电镜扫描电镜观察面神经和口轮匝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压榨面神经5s组只见髓鞘轻度病变,肌纤无异常改变;30s组髓鞘和轴突及肌纤维都呈重度病理改变;15s组神经纤维和肌纤维处于前两组改变的中间状态。结论:面神经失神经支配程度越重,面神经纤维和面肌肌纤维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针刺与TDP照射联合羌防归芎饮与功能锻炼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15例门诊患者使用针刺联合羌防归芎饮治疗。针刺:取坐位或平卧位,主穴:阳白、太阳、地仓、四白、攒竹、双侧合谷、太冲;配穴:抬头纹消失、闭目困难配鱼腰、攒竹、丝竹空,口歪重配人中颧醪、承浆;取0.35×20mm毫针,患侧阳白、太阳、颧醪、四白、鱼腰、攒竹、丝竹空均直刺,手法宜轻,不宜捻针,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均以泻法为主;留针30mim,行针1次/10min。TDP波普治疗仪照射患侧(双目须纱布覆盖),1次/d,10min/次。羌防归芎饮,全蝎~(冲服)6g,僵蚕10g,白附子5g,蜈蚣~(冲服)2条,白芷、钩藤、川芎、防风各10g,桂枝6g,葛根10g,羌活6g,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功能锻炼: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训练,数分钟/次,数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表情肌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9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13%(114/115)。[结论]针刺与TDP照射联合羌防归芎饮与功能锻炼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西沙必利对腹膜后血肿引起的肠麻痹的疗效。方法 74例外伤后腹膜后血肿引起的肠麻痹患者口服西沙必利至肠功能恢复正常。结果 起效时间1-4d,4d以内起效的总有效率为86.49%,无不良反应。结论 西沙必利治疗腹膜后血肿引起的肠麻痹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剖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用于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直肠癌术后肠麻痹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全面观察并比较2组的疗效及相关治疗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及3日的中医症候积分依次为(10.17±3.26)分、(0.81±0.06)分,对照组为(13.58±1.73)分、(2.01±0.45)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关治疗指标以及留院观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直肠癌术后肠麻痹中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利于患者肠胃功能的改善及症状的缓解,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