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8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780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2441篇
内科学   1515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1648篇
特种医学   8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35篇
综合类   5586篇
预防医学   767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912篇
  18篇
中国医学   960篇
肿瘤学   80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1125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1008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的价值。方法1994年9月至2004年9月对18例全结肠切除患者应用三环形回肠贮袋加选择性截流术,其中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14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结果18例获12月~5年随访,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6.7%),贮袋阴道瘘、早期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各1例,均治愈。术后平均排便频率:术后2周内4.9次/d,1个月3.8次/d,6个月3.1次/d,1年1.8次/d。至6个月时都能控制干便,其中控制正常者15例(83.3%),控制欠佳者3例(16.7%),无大便失禁。但稀便控制能力较差,至1年时仍有1例(5.6%)患者稀便失禁。无一例须插管排空。结论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排便功能好,是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2.
用强迫游泳试验(FST)和慢性应激制作的动物模型,探讨了香苏散的抗抑郁作用。实验动物为ddY小鼠,经口给予香苏散[(1.0 g/(kg·d)]9d。虽然香苏散可以明显缩短模型小鼠FST的不动时间,但对自主活动没有影响。探讨香  相似文献   
23.
垂体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脓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8例早期出现尿崩症,影像学表现为MRI检查T1像等信号或低信号,T2像等信号或高信号,环行强化,5例垂体柄增粗50%,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尿崩症、垂体柄增粗和环形强化的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李治鹏  李双庆 《华西医学》2006,21(1):170-171
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Gro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实性和囊性腺瘤)、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囊肿等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碘131及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运用在这类病变,并由于其微创、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甲状旁腺平面显像诊断甲状旁腺腺瘤有2种阳性显像图,即甲状腺下缘型——单侧甲状腺下极外见浓聚灶和甲状腺腺体型——一侧甲状腺腺内见放射性浓聚灶,前者多见,后者少见。^99Tc^m-MIBI是一种亲肿瘤显像剂,可被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瘤摄取。因此,鉴别甲状腺腺体型的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腺腺瘤是避免误诊的关键。笔者报道一例罕见甲状旁腺腺瘤伴甲状腺腺瘤的^99Tc^m-MIBI显像结果,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6.
龙入虹  韦秀英 《海南医学》2006,17(4):131-133
泌乳素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40~60%[1-3],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0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类型分为甲状旁腺腺瘤组208例,甲状旁腺增生组52例及甲状旁腺腺癌组20例。结果 腺癌组中男性高于另外2组(P〈0.05)。增生及腺癌组中骨畸形、骨软化比例较低,增生组骨吸收、病理性骨折比例低于腺瘤组;胃肠道症状、多饮多尿及泌尿系统病变在腺癌组中高于另外2组(P均〈0.05)。血总钙(TCa)、血游离钙离子(ICa)及24h尿Ca在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及增生组(P均〈0.01),在腺瘤组与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在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腺癌组病灶重量高于增生组,腺瘤组病灶直径小于增生组(P均〈0.05)。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腺癌组男性比例较高,泌尿系统病变更为多见,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显著增高,术后复发的比例较高。增生组骨骼系统病变相对较轻,其病变甲状旁腺重量低于腺癌与腺瘤组。  相似文献   
28.
目的:直肠腺瘤和其他疑似为良性的病变应用经肛门内镜切除术并未普及。该项研究旨在评估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1993-2004年之间3所斯德哥尔摩医院中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患,内容包括患自身及病变特性、并发症、随访时间和复发率。结果:180例中共131例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0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腺瘤,12例为癌瘤,其余8例分别为增生、纤维化或正常黏膜。直肠腺瘤患中,77例仅行单次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例因巨大腺瘤而多次行该手术,27例因复发而需另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或其他手术。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但未出现直肠癌。16例手术患出现并发症。2例患必须行Hartman手术,1例因肠穿孔,另1例因出血。手术期间无死亡。未复发的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极差0—67)。[编按]  相似文献   
29.
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来,垂体瘤的药物治疗已有巨大进展。然后去认为药物治疗为铺助方法,但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某些肿瘤如垂体催乳素瘤(PRL腺瘤),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溴隐亭治疗PRL腺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甲状腺腺瘤分为滤泡状、乳头状囊性腺瘤二种。多发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体内质地较软、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的单发结节,位置常位于甲状腺峡部。因其癌变率高达10%,且有约20%的病例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故现代医学主张早期手术切除。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腺瘤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近十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甲状腺腺瘤因其主症为颈前结喉处局限性、质地柔软的肿块,故总属祖国医学“瘿瘤”范畴,《说文解字》云:“瘿,颈瘤也”。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石瘿、肉瘿、筋瘿、气瘿、血瘿,其中肉瘿更接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