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86篇
  免费   5427篇
  国内免费   1466篇
耳鼻咽喉   338篇
儿科学   543篇
妇产科学   366篇
基础医学   389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29739篇
内科学   5714篇
皮肤病学   356篇
神经病学   4438篇
特种医学   17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3312篇
综合类   37461篇
预防医学   20528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9700篇
  413篇
中国医学   7851篇
肿瘤学   789篇
  2024年   1078篇
  2023年   4119篇
  2022年   3438篇
  2021年   4751篇
  2020年   5206篇
  2019年   5607篇
  2018年   2366篇
  2017年   5838篇
  2016年   6004篇
  2015年   6670篇
  2014年   12347篇
  2013年   10818篇
  2012年   11738篇
  2011年   10690篇
  2010年   9060篇
  2009年   7504篇
  2008年   7347篇
  2007年   5746篇
  2006年   4310篇
  2005年   4023篇
  2004年   2751篇
  2003年   2051篇
  2002年   1329篇
  2001年   919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POCD的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3 d、7 d,观察组MMSE、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7 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中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增强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李金月  白妍  王顺 《光明中医》2023,(8):1531-153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运动症状以外,还有神经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抗帕金森用药对于PD伴认知功能障碍无显著改善,多项研究表明针刺对PD伴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文章就PD-CI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方法做简单阐述,为今后PD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心理干预辅治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115例分为3组。3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心理干预组加用心理干预,中医组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联合组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心理干预组及中医组高(P<0.05)。干预后3组DHI-P、DHI-E、DHI-F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心理干预组及中医组低(P<0.05)。干预后3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心理干预组及中医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较心理干预组及中医组低(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心理干预辅治BPPV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急性应激模型(ASD)组和电针(EA)组,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min,中间间隔10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天后,电针刺激耳甲区,2/15Hz,0.5mA,30min/次,每日1次,持续3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ASD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P<0.01,P<0.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P<0.001)。与ASD组相比,E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P<0.01),运动总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海马和前额叶中EA组BDNF、Syn-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增加(P<0.001)。水迷宫第一天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且稳定的趋势(P<0.05),平均速度逐渐缩短(P<0.05)。第二天Control组小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大于对侧象限(P<0.01),ASD组无明显变化(P>0.05),EA组(P<0.001)。结论:针刺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的认知损害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DNF蛋白表达、增加Syn-1含量,从而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探究学习记忆障碍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揭示针刺“百会”穴联合黄精多糖治疗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药组(n=6),利用高脂饮食喂养8周诱导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治疗开始后每日对应给予生理盐水、针刺“百会”联合黄精多糖,3周后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16S rDNA测序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针药治疗后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s、Coprococcus_3、UBA1819、Sutterella、Coprococcus_2、Holdemania、Gemella、Family_XIII_AD3011_group、Corynebacterium_1、Family_XIII_UCG_001、Eubacterium_hallii_group、Cand...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范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于治疗4周前、后比较MMSE,VaDAS-Cog量表、BADL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行血清Hcy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6%,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提高、VaDAS-Cog评分降低、BADL评分,血清Hcy浓度下降,且观察组各项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伴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升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基本生活能力及血清Hcy浓度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应激障碍诱发认知损害的行为学变化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改善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SD)和电针组(EA),每组8只。采用斯金纳箱足底电击无固定周期电击10 min,中间间隔10 min,连续5个循环建立急性应激障碍小鼠模型,急性应激3 d后,电针刺激耳甲区(1 mA,2/15 Hz, 30 min/次),1次/d,持续3 d治疗。利用旷场、水迷宫实验等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中的BDNF、Syn-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树突棘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的中心停留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及前额叶中模型组小鼠BDNF、Syn-1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中树突棘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199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为97.98%,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加强家属对于...  相似文献   
999.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藏医药理论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七十味珍珠丸(RNSP)作为藏药中的一枚瑰宝,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文章主要回顾与梳理现代医学与传统藏医对AD病因的研究观点以及RNSP的主要成分与作用,并对RNSP改善AD的临床作用以及RNSP在减少Aβ沉积、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RNSP在AD领域研究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白石莹  陈旭  韩笑 《应用预防医学》2021,27(6):488-492,537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南阳市某二级医院胃镜消毒效果,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持续改进胃镜消毒效果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随机抽查、采样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胃镜及相关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同时以2018年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化干预为节点,观察干预前、后胃镜及相关用品消毒效果的改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询问、实地观察消毒操作等方式收集并分析影响胃镜消毒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共采样349份,合格251份,总合格率为71.92%,各年份合格率依次为41.79%、59.15%、68.12%、91.43%和97.22%,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x2=31.72,P<0.01).2015-2019年不同采样部位的合格率总体均上升,其中活检钳合格率上升幅度最大(67.78%);各采样部位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采样部位的总体合格率,镜身的最高(85.96%),活检钳的最低(58.00%).2018年实施干预前、后总合格率分别为56.52%和9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消毒设施配备是否完善(OR=11.457)、清洗消毒工具配备是否齐全(OR=18.395)、消毒剂是否及时更换(OR=13.524)、清洗消毒流程是否规范(OR=11.721)、掌握胃镜结构及相关知识程度(OR=13.964)是影响胃镜消毒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南阳市某二级医院胃镜消毒合格率总体水平偏低,存在潜在交叉感染风险.提示应从完善清洗消毒设施和工具、保证消毒剂有效浓度以及加强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开展干预,以改善该院胃镜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