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6篇
临床医学   538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40篇
综合类   857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0篇
  8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探讨关节镜下减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患者72例,采用膝关节镜下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或缝合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均进行膝关节Lysholm 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术前Lysholm 功能评分为(58.6±9.2)分,明显高于术后评分(93.3±4.6)分,术前术后评分对比t=18.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减压术及切除或缝合半月板治疗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膝关节稳定性及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Fast-Fix 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Fast-Fix 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患者64例(68膝),随访病例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比较分析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情况。结果: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达到临床愈合。术前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为47.2±14.9分,术后平均为84.2±12.9分,(p<0.001),优良率91.6%,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缝合修复有较高的临床愈合率,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简便快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对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2例脱落患者后,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关节镜微创手术方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BGP、IGF-Ⅰ及MMP-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BGP、IGF-Ⅰ及MMP-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BGP、IGF-Ⅰ及MMP-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GP、IGF-Ⅰ及M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94.
叶勇光 《健康向导》2015,21(1):34-35
<正>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索引起。膝关节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也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疾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儿童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行关节镜检查,完全型4例,不完全型1例;单纯水平裂3例,纵裂2例。1例开放式全切,1例镜下全切,3例在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或成形术。结果 术后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疗效优3例,良2例。结论 半月板成形术对保留半月板的生理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生物力学状态、防止晚期关节退行变具有重要价值,但需不断总结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91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成形组(n=46)和全切组(n=45).全切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术,成形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手术结束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m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前、术后3 m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tip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行走功能、疼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骨钙素(Osteocalcin,BGP)水平.结果:成形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全切组(P<0.05);术后3 m成形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术后3 m各治疗组行走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均显著升高,MMP-1、IGF-1、BGP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成形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保护关节软骨,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在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MR)在患者诊断过程中所起到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入院进行诊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关节镜检查与MR检查,在此过程中,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于MR检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患者半月板损伤程度方面,I级与II级损伤的患者比例为75.00%(45/60);III级损伤的患者比例为25.00%(15/6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通过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出,MR检查对于I级和II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7.78%(44/45),MR检查对于III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14/15)。结论:在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MR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进行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代次间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和细胞治疗中的种子细胞优选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与酶连续消化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SEM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Ⅰ、Ⅱ型胶原蛋白。结果: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原代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48~72h大部分细胞贴壁,胞质逐渐展开,细胞变大伸长,形成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轮廓清晰,镜下观察有立体感,7~10 d后,细胞长满传代。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和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原代至第2代细胞形态较规则,多呈多角形,大小均一。第3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中梭形细胞增多,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传代周期延长。第5代分裂相少见,密度稀疏,细胞形态不佳,约80%呈长梭形,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SEM示第1代半月板细胞形态规则,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第5代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梭形。生长曲线可见第4代前半月板细胞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均相似,第5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减缓。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弱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的进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传代周期延长,逐渐变为梭形,形态不规则。体外单层培养系统中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表型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少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从第3代开始逐渐失去其特异性表型,发生去分化,逐渐变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体外单层分离培养的第5代前半月板细胞基本维持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比较不同配比壳聚糖/聚磷酸钙(Chitosan/Calcium polyphosphate,CS/CPP)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探讨其应用于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检测半月板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检测不同配比CS/CPP支架材料浸提液对第3代半月板细胞的毒性,通过肌袋内植入试验评价支架材料的体内组织相容性。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不同比例CS/CPP复合支架材料呈三维多孔的结构。复合第3代半月板细胞体外培养7 d,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均匀分布,紧贴支架铺展伸长,生长良好。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DF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无细胞毒性。肌袋内植入试验评价:肌袋内植入实验显示动物术后生存良好,各植入部位均未见组织坏死、积液及化脓感染。术后1周植入体周围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2~8周植入体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多于中性粒细胞,纤维囊壁厚薄不均;3个月后植入体周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减少,浸润范围逐渐缩小,包膜先逐渐变厚再变薄,植入材料内部逐渐有组织长入,并且逐渐降解。结论:CS/CPP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有望成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长期结果;从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手术时年龄、盘状半月板类型、半月板损伤类型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期间于我院手术治疗的97例106膝盘状半月板。平均随访时间27.3±18.8个月。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修整成形术、修整成形+固定术和半月板全切术。记录随访末期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手术结果按照Ikeuchi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期手术结果 Ikeuchi分级为:优64膝(60.4%),良27膝(25.5%),可10膝(9.4%),差5膝(4.7%);总体优良率达85.9%。手术时的年龄及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手术结果有影响,而患者性别、盘状半月板类型、半月板损伤类型、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年轻患者及早期手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较好,建议对盘状半月板损伤应尽早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