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0篇
  免费   1096篇
  国内免费   93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0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21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4730篇
内科学   2985篇
皮肤病学   396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1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4585篇
综合类   10712篇
预防医学   1875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4807篇
  40篇
中国医学   3549篇
肿瘤学   50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1507篇
  2013年   1564篇
  2012年   2023篇
  2011年   2040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1949篇
  2008年   2120篇
  2007年   2082篇
  2006年   1999篇
  2005年   1957篇
  2004年   1571篇
  2003年   1527篇
  2002年   1403篇
  2001年   1316篇
  2000年   993篇
  1999年   964篇
  1998年   962篇
  1997年   896篇
  1996年   737篇
  1995年   652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胃巨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胃巨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艾司奥美拉唑镁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变化,治疗后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6周后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CD8~+、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而对照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0.05),CD8~+、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6周后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治疗6周后的CD8~+、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康复新液对胃巨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王健  李岩  姚丽君 《新中医》2019,51(9):110-111
目的:研究胃苏颗粒配合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胃苏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感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2%,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7.45±1.50)天;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4.70±1.2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疼痛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长期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长期慢性溃疡创面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清创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仅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治疗后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治疗后21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2~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再次感染、出血、薄膜下积液、创缘皮损张力性水疱及静脉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访2~3个月,观察组皮瓣均成活,对照组有3例失活需择期行二次移植术。结论 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长期慢性溃疡创面效果可靠,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非老年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少见,合并脏器疾病以及死亡率更高,出血原因多为服用非甾体药物,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合并出血的原因为服用非甾体药,该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应在临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溃疡型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某院30例UC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情绪变化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程度、用药依从度、预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缓解UC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减低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保守内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患者均采取胃肠减压、补充液体、防止感染、抑酸药物等治疗,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8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急转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在保守治疗3-6h后症状减轻。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在8-15d,平均12.6d。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严格掌握内科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其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改良组),32例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传统组)。选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第1、3、5、7、9 d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其余相关围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1例胰瘘明显小于传统组9例(P<0.05),其中改良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生化瘘、C级胰瘘发生率、淋巴瘘、胃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在术后第1、3、5、7、9 d的检测期间内,传统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小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相比于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在PD中能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刘慧云 《抗感染药学》2019,16(6):939-942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伴细菌感染患者伤口残留溃疡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DF伴细菌感染患者60例资料,分析其伤口残留溃疡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60例患者伤口残留溃疡分泌物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49.30%);检出的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株(18.31%)、阴沟肠杆菌6株(8.45%)、变形杆菌5株(7.04%);革兰阳性菌33株(46.48%),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2.54%)、粪肠球菌7株(9.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8.45%);真菌3株(4.23%);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为0.00%;阴沟杆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性高达83.33%;变形杆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高达8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达92.31%;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为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高。结论:DF患者伴细菌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复杂,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一,故治疗前需掌握病原菌的类型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胃浆肌层切开再缝合加病灶热凝固治疗Dieulafoy溃疡的可行性。方法:术中为6例胃前壁Dieulafoy溃疡患者进行胃镜定位,腹腔镜下在溃疡两侧做尖端向胃小弯的V形切口,切开胃浆肌层,阻断溃疡的血液供应,胃镜检查溃疡无出血后再缝合浆肌层切口。经胃镜对溃疡面进行高频电热凝固,电凝时电流输出功率选择40 W,先除去溃疡面附着的血栓,暴露整个溃疡面,如无出血则电凝病灶,电凝范围超出溃疡边缘2 mm,如溃疡继续出血,则行楔形切除。结果:5例完成手术,1例患者胃窦前壁溃疡继续出血,改行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0.83±7.31)min;手术出血量平均(7.5±2.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5.0±6.19)h;平均住院(5.67±0.75)d。术后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1~2年,无消化道出血症状,镜检无溃疡复发。结论:胃浆肌层切开再缝合加病灶热凝固操作简单,适于胃前壁Dieulafoy溃疡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了向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方法通过药师下临床参与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具体用药案例解析。结果药师的参与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药物提供了保障。结论药师是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