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92篇
  免费   6171篇
  国内免费   1728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729篇
妇产科学   952篇
基础医学   1486篇
口腔科学   358篇
临床医学   15383篇
内科学   6219篇
皮肤病学   357篇
神经病学   458篇
特种医学   25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5篇
外科学   3958篇
综合类   26504篇
预防医学   7859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5511篇
  167篇
中国医学   7320篇
肿瘤学   14636篇
  2024年   639篇
  2023年   2393篇
  2022年   2179篇
  2021年   2867篇
  2020年   2576篇
  2019年   3118篇
  2018年   1607篇
  2017年   2848篇
  2016年   3007篇
  2015年   3346篇
  2014年   5307篇
  2013年   5098篇
  2012年   6526篇
  2011年   6837篇
  2010年   6349篇
  2009年   6215篇
  2008年   6301篇
  2007年   5856篇
  2006年   4968篇
  2005年   5022篇
  2004年   4361篇
  2003年   3895篇
  2002年   3342篇
  2001年   2697篇
  2000年   1876篇
  1999年   1402篇
  1998年   1002篇
  1997年   770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严重。化疗是结直肠癌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并与营养不良独立相关,化疗后患营养不良风险增大且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同时,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化疗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并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生存率等。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且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目前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营养咨询、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相关指南和研究表明在营养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剂及肠内营养,仅在采用以上治疗后仍存在营养不足或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时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之间关系、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方面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肺癌多是邪祟之物郁结留滞致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周晋华主任认为肺癌的发生与正虚邪害密不可分,而晚期肿瘤患者虚多实少,全身为虚,当以脾虚为主,“得脾胃者得中央,得中央者得天下”,局部为实,故当以缓治,固脾胃之本培人体之元,周晋华主任运用低剂量规律口服环磷酰胺联合中药紫杉片解毒散结配伍,佐以益气健脾之法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发现对身体基础状况较差的老年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效果,此法是从姑息性治疗角度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静脉化疗药环磷酰胺改为口服,在提高老年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减轻化疗副作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提供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94.
95.
顺铂(DDP)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金属抗癌药物,是目前最有潜力和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目前已被推荐为同步放化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广泛的使用,顺铂的耐药性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限制临床疗效和部分患者肿瘤治疗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顺铂的耐药机制复杂,发生环节较多,但具体耐药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按照顺铂耐药发生的环节可分为:①顺铂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产生耐药;②顺铂通过细胞膜的流入或流出产生耐药;③顺铂在胞质中产生耐药;④顺铂与DNA结合后产生耐药。本文综述了宫颈癌顺铂耐药可能发生的四个环节及克服耐药常用的手段,为提高顺铂对宫颈癌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后对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QGY7702/Sora)增殖及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QGY7702/Sora细胞和QGY7702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2种细胞中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Sorafenib的IC50值分别为(7.993±0.522)μmol/L和(19.651±1.216)μmol/L,RI约为2.5。益气化瘀解毒方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活性。2种细胞的MRP、GST-π、Topo Ⅱ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Sorafenib组可促进耐药细胞MRP 、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5),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可抑制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1),且联合Sorafenib可显著提高Topo Ⅱ基因的表达量(P<0.01)。结论 QGY7702/Sora细胞MR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水平与亲本细胞无显著差异。耐药细胞对Sorafenib敏感性降低与MRP、GST-π过表达相关,而益气化瘀解毒方拮抗Sorafenib耐药与抑制GST-π过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业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评价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6个子项目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 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 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99.
乳腺癌诊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步上升。美国的发病率已达120/10万,每8位妇女中有1位患乳腺癌。目前我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报告,一些沿海大城市的报告已达40/10万左右,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还会逐步上升,故该病已得到普遍重视。另一方面,根据美国SEER报告,近30年来乳腺癌的死亡率在美国已呈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0.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日趋增加,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肺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由于肠球菌对包括几乎所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因此备受关注。万古霉素曾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耐药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