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4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16篇
口腔科学   142篇
临床医学   1467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431篇
外科学   3642篇
综合类   3695篇
预防医学   470篇
药学   1418篇
  36篇
中国医学   7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798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1018篇
  2011年   1106篇
  2010年   894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科自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24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患者,其中螺钉松动11例,钢板螺钉断裂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手术后至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时间2.5~13个月,平均4.5个月。骨折按AO分型,A 3型2例,B 1型4例,B 2型3例,B 3型4例,C 1型6例,C 2型2例,C 3型3例。内固定情况:普通钢板7例,加压钢板12例,角钢板2例,解剖型钢板2例,DCS 1例。钢板螺钉在前侧1例,前外侧8例,外侧15例。本组病例中2例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尚好,患者拒绝再次手术,予管型石膏外固定。22例入院后再次行…  相似文献   
42.
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为此笔者在DHS的使用中作了改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25例(2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PCL 重建术,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0min(80~100min).25例膝术毕PCL重建后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4 d.25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膝后抽屉试验阴性,2例后抽屉试验1级.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8±8.1)分提高至(77.8±6.4)分(t=-15.999,P=0.000).按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膝关节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分级,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15例,随访时正常(A级)8例、接近正常(B级)15例、异常(C级)2例(Z=-4.394,P=0.000). 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5.
朱巍 《脊柱外科杂志》2007,5(4):252-252
与腰椎和胸椎相比,颈椎椎弓根螺钉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原因主要为颈椎椎弓根较小,置入螺钉的风险较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术中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研究。为研究传统C形臂X线机摄片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不良位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文作者采用C形臂X线机对已放置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人类尸体脊柱行斜位及螺钉同轴位摄片,借此来评价螺钉的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6.
目前临床应用的医用螺丝刀费时,方向性差。笔者为了改进以上不足,于2000年研制出“医用双保险螺丝刀”,使骨折手术中拧取螺丝钉简单、省时,方向性好,成功率高,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于2003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106099.6)。自2000年4月~2007年1月,笔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早期使用苗医药治疗2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探讨苗医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5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抽取29例为观察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用苗医药活血化瘀、续筋接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对照组26例动力髋螺钉(DHS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2—3天开始髋关节及同时膝关节的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和主动运动。结果29例苗医西医结合治疗,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为10周。2~6周开始负重,关节优良率96.55%。26例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关节优良率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L(χ^2=5.08,P〈0.05)。结论:苗医药西医结合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是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9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d引流管口渗出血清样物质,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换药处理后愈合。19例均获随访,时间13—58个月。复查X线片见缺损修复区内有新骨生成改变,骨折处骨愈合;1例术后20个月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内固定物旁骨折再次手术发现肿瘤复发,行再次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后14个月愈合;除1例未行内固定的病例外,余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8—12个月可弃拐行走。结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彻底刮除病变和充分植骨的基础上,强调内固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采用DHS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治疗后通过6个月~12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可靠的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