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9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中国药房》2015,(15):2100-2102
目的:系统评价曲妥珠单抗共轭复合物(T-DM1)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T-DM1发生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1 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T-DM1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4%[95%CI(16,31)]、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4%[95%CI(8,2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发生率为24%[95%CI(12,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发生率为24%[95%CI(12,36)]、头痛发生率为29%[95%CI(23,36)]、发热发生率为24%[95%CI(17,31)]、鼻衄发生率为23%[95%CI(15,30)]、便秘发生率为23%[95%CI(21,26)]、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14%[95%CI(10,19)]。结论: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可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AST升高、ALT升高、头痛、发热、鼻衄、便秘、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临床应重视对不良反应的防治。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2.
以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氧化应激的途径来探讨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饮食的治疗机制。方法入选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45例,随机分组为正常蛋白饮食组(A)15例,低蛋白饮食加复方氨基酸胶囊组(B)15例,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组(C)15例。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测定四项氧化应激指标:硝基酪氨酸、羰基化蛋白、共轭双烯、8-羟基脱氧鸟苷。结果①组内比较:A组四项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略有提高,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四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四项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前,三组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水平高于其他两组,C组降低比B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饮食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氧化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23.
刘艳丽 《中国药业》2014,(12):78-79
目的建立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Ⅰ中维生素E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结果维生素E质量浓度在0.258 5~5.170 3 g/L浓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36%,RSD为1.84%(n=9)。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符合定量检测要求,可作为该制剂中维生素E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4.
玉米须脂肪油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立  翟向阳 《中成药》2008,30(5):770-771
玉米须(corn silk or stigma maydis)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属玉米(Zea mays L.)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收录的药材之一。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芦、玉麦等,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须是一种中药,其性味甘、平、无毒,有利尿、泻热、平肝、利胆之功效,它不仅可作为单味药煎服,  相似文献   
25.
魏立新  杜玉枝 《中成药》2008,30(2):236-238
目的:分析治疗胃病常用的藏成药帕朱胶囊(寒水石,诃子,石榴子,胡椒,荜拔等)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帕朱胶囊的可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了2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为胡椒碱44.2%、亚油酸21.1%、甲基-甲撑基奥-异丙烯内酯10.5%、棕榈酸4.8%和γ-羟基-榄香烯酸内酯3.5%等。结论:藏药帕朱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胡椒碱和亚油酸,两者含量共占全部提取物的65.3%  相似文献   
26.
目的: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部分市售牛奶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CLA),分析季节因素对牛奶中e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内标物为C17:00甲酯,程序升温,将样品提取、甲酯化后,测定并比较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3.67%,RSD=3.45%;精密度为RSD=2.09%。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0~14.9me,/g脂肪和0~7.3mg/g脂肪。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非夏季牛奶样品(P〈0.05)。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季节变化对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在国内开展共轭亚油酸强化乳制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营养     
  相似文献   
28.
共轭亚油酸构效关系及其分子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是一系列异构体的总称,其中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异构体主要是c9,t11-共轭亚油酸和t10,c12-共轭亚油酸。本文简要阐述了共轭亚油酸活性异构体的分布和来源,并重点综述了c9,t11-共轭亚油酸和t10,c12-共轭亚油酸这两种异构体对动物体内脂肪、脂类代谢和癌症的影响差异,从构效关系上分析了它们的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质量、血脂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5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基础对照组、肥胖对照组和CL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4、0.81、.6 g.kg-1)。除基础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外,其余4组喂饲高脂高糖饲料,喂饲5周后灌胃CLA 1个月,测定体质量和血脂水平,并对肝脏组织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与肥胖对照组相比,CLA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分别降低了5.28%、5.67%、7.16%,CLA 3个剂量组的脂体比分别降低了52.8%、54.6%、54.6%(P<0.05);CLA 3个剂量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降低了18.6%、34.8%、49.1%,其中高剂量组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LA组大鼠肝脏切片油红O染色后肝细胞内的红染脂滴随CLA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少。结论CLA可降低大鼠体质量、血脂水平,并通过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起到抗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1,3-双(二苯基瞵)-丙烷基-二氯化镍存在下,3,6-二氯哒嗪与1,4-二溴苯格氏试剂共聚,庚氧基取代苯与3,6-二氯哒嗪格氏试剂共聚得到了哒嗪类新型共轭共聚物。并用FTIR、NMR对中间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XRD测试对共聚物结晶性进行了讨论。该合成方法所得的共聚物收率分别为75%和67%。其中含有烷氧基苯单元的共聚物在DMF、DMSO等极性溶剂和有机酸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共聚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中,分别在310nm、345nm等处出现最大吸收峰。XRD结果表示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