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2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9篇
  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常规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对脑垂体瘤患者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术中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脑垂体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两组均采取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盖被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盖被+充气加温毯干预,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情况、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拔管时间、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寒战发生率为10.81%、低体温发生率为27.03%,低于对照组35.13%、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0.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应用于脑垂体瘤患者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中,可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效果。方法将行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常规组于手术室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全麻后10 min(T2)、持续冲洗30 min(T3)、停止冲洗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核心体温。统计围术期低体温、一过性低血压、寒战、膀胱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T1时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T5时的核心体温与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T2、T3、T4、T5时核心体温均低于观察组,且与T 1时比较波动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寒战、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加强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维持术中患者核心体温的平稳,规避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双层降温冰毯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医院80例ICU中枢性高热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降温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层降温冰毯降温,对比降温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84±1.61)d,显著低于对照组(5.58±1.84)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28);观察组1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45.00%,2 d内体温恢复正常发生率70.00%,生存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38;χ2=6.342,P=0.031;χ2=6.021,P=0.035)。结论三明治法双层降温冰毯护理应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确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比较围术期使用充气加温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充气加温毯保温组(A组)和常规温度管理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采用充气毯42℃预加热20 min并保温直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T2)、60(T3)、120(T4)、180 min(T5)及术毕(T6)时的鼻咽温度;术毕将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由复苏室护士观察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估热舒适度评分、寒战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温不同时点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稳,较术前略有下降;而B组体温下降较快,尤其是T2T4时段下降最快,T3以后B组平均温度低于36℃,而A组各时点温度均在36℃以上。A组和B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为(19.71±9.01)min和(42.44±24.04)min,A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拔管时间早于B组[(20.59±8.82)min vs(39.18±4.19)min,P<0.05]。两组热舒适度评分比较,A组评分(47.06±5.88)分明显高于B组(31.11±11.83)分(P<0.05);A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寒战,而B组患者有6例发生轻度寒战,3例因出现中度寒战使用曲马多进行治疗;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17和8/18(P<0.05)。结论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可提供围术期良好的体温保护,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热舒适程度,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无充气式腔镜下甲状腺叶切除术的操作方法 ,研究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这段时期内接收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0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对所有患者采用无充气式腔镜下甲状腺叶切除术予以治疗,手术之前采取全麻、平卧位。然后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基础性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治疗顺利,无一例术中中转,手术所用的平时时间是(83.1±4.0)min,出血量则为(13±2.4)ml,平均引流量为19 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3.8±0.2)d,无一例类似出血的并发症。结论无充气式腔镜下甲状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且痛苦小。  相似文献   
57.
邓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37-139
目的 探讨复合保温措施防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的作用,为建立围术期患者有效的保温模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在手术恒温床上施行剖宫产术并采取常规保温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调整手术室温度,静脉输注液、冲洗液和纱布预温,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以及减少身体裸露面积等的复合保温措施;监测产妇入室至手术结束的口腔温度和寒战状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低于入室时(P<0.01),观察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分别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51.6% vs 3.4%,P<0.01);两组产妇均未发生3、4级寒战,对照组的1、2级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2.6%vs 3.4%,P<0.01).结论 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综合术中保温管理对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心理状态及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常规术中保温管理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综合术中保温管理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围术期体温变化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伤害性刺激、情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体温、麻醉后30 min体温、术后60 min体温、手术结束期间体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术中保温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机体恢复情况,优化心理状态,稳定围术期体温,提高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围术期体温保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保温组(T组),C组取常规保温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刻为患者覆盖单层薄棉被,范围为颈部以下覆盖到双足。T组在麻醉诱导前以充气毯43℃预加热20 min,保温直至术毕。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中心温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质量浓度均较麻醉前显著增高,C组(742.78±155) mg/L ,T组(689.68±91.16) mg/L ,C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T组(P<0.01)。结论:术中采用充气毯加温,可保持患者体温平稳,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恒温床,同时输注用加温仪加热到37℃的液体,监测两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术中和术后情况,记录新生儿体温、脐带血气值及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体温平稳,对照组于手术15 min后开始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温和血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温床及加温输液的综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母婴正常体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