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4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96篇
内科学   594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574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335篇
综合类   2412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10篇
  22篇
中国医学   641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和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4)。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NOS、NOS和NO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7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患者血清iNOS、NOS、NO水平,提高ADL评分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A及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较高,血浆Lp-PLA2及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抑制率,提高患者抗血小板的能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7-2011-05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2组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和护脑治疗,并视病情配合使用降糖降压药物与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30mg依达拉奉+100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2周一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效果与神经功能缺陷的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功能缺陷评分都有一定程度下降,治疗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应用于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拟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一些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临床实践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血压,酌情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然后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三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日常生活活动量、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用药安全性也比较好,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脑梗死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指南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研究显示,新药依伐布雷定和缬沙坦/沙库比曲可显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预后,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机械性辅助装置、干细胞治疗也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对心衰的诊断、治疗,以及慢性心衰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实验组(52例)则进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脂以及炎性反应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C(4.23±1.20)mmol/L、LDL-C(2.13±0.25)mmol/L、hs-CRP(2.13±0.25)mmol/L低于对照组[(5.05±1.45)、(3.03±0.22)、(5.03±1.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冠心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7.
田娜 《慢性病学杂志》2013,(11):840-842
他汀类药物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一级、二级预防的关键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旨在总结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中的应用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上蔡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0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1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S评分为(78.41±5.29)分,高于对照组的(68.49±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为(68.95±7.35)分,高于对照组的(59.06±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达拉奉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确保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且P<0.05;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的比较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