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2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77篇
预防医学   9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44篇
中国医学   222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欣 《疾病监测》1997,12(11):426-428
深圳市1980~1996年伤寒发病动态观察深圳市卫生防疫站(518020)张欣伤寒、副伤寒(以下简称伤寒)是我市重点防制的肠道传染病之一。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从1989年起又呈上升趋势。为了查明我市伤寒的流行特征,探讨有...  相似文献   
992.
993.
近年来各地关于伤寒耐药菌株的报导不断增多,一些新型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为观察本地区伤寒耐药性问题,我们于1998年,对本地区伤寒病例进行临床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伤寒,男21例,占65.63%,女11例,占  相似文献   
994.
卿施晓 《医学文选》2000,19(2):201-202
近年来 ,由于伤寒杆菌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加 ,临床常规药物疗效差 ,退热时间长 ,而新型抗生素价格昂贵。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伤寒 5 4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8例均来自伤寒爆发流行地段 ,肥达氏反应阳性 :滴度“0” 1∶ 80以上 ,“H” 1∶ 16 0以上。男6 4例 ,女 44例 ,年龄 11~ 6 9岁 ,平均年龄 38.4岁。起病至治疗开始时间 3~ 7天 6 3例 ,8~ 12天 2 1例 ,13~ 17天 14例 ,18~ 2 3天 7例 ,2 5~ 2 9天 3例。入院前未经有效抗菌治疗 72例 ,经其它非氯霉素抗菌治疗无效 36例。10 8…  相似文献   
995.
下法,即通过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使病邪从下窍而出的一种治法。我国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下法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伤寒论》(本文指《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伤寒》)398条原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110余条;《金匮要略》(本文指《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金匮》)二十二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十四篇计五十余条原文。这些论述,迄今对指导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价值。兹据笔者学习之粗浅体会,从下法的运用与禁忌两方面,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96.
997.
漫谈暑病     
暑为“六淫”之一。叔和例云:“暑病者,热重极于溫也。”据比,則暑病、热病为一。伹暑病以夏令为主,热病則四时均可出現。現就暑病中的若干爭論問题及暑病証治,略加討論。动靜分陰陽說不妥洁古以动而得之为中热,靜而得之为中暑,謂中热是阳証,中暑是阴証。喻嘉言駁他說:“暍者,中暑之称,左傳蔭暍人于樾下,其  相似文献   
998.
1997年8月5日,我县南阳镇某村村民,因婚事645人聚餐后20天内,有81人因患伤寒而发病,发病率为12.56%(81/645)。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验,证实是由慢性带菌者而引起的食物型伤寒暴发。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分析144例小儿伤寒,认为其临床特点为:(1)热型不规则,热程短;(2)伤寒的典型体征不全或缺如;(3)大多数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4)肠外并发症多;(5)血肥达反应“H”、“O”>1:160及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40x106/L者占96%以上。表明血肥达反应及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对诊断伤寒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