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1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226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143篇
内科学   656篇
皮肤病学   257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5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226篇
综合类   5349篇
预防医学   1267篇
眼科学   1467篇
药学   2524篇
  27篇
中国医学   3530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524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214篇
  2010年   1151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388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068篇
  2005年   1205篇
  2004年   863篇
  2003年   803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行激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白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S(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68/100)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98/100)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OS水平更高,IL-6、VEGF水平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ME)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底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威胁患者视功能健康的主要因素[1]。DR、ME 患病率及致盲率随着其病程增加而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E 既可发生在DR 非增殖期,也可发生在DR 增殖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眼底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或硬性渗出,常引起中心视力障碍。郑燕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三十余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DR、DME 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郑教授在诊治DR、DME 过程中适时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及技术手段,辅助中医药治疗,扬长避短,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医师学习。本文从DME 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出发,总结郑燕林教授应用温阳利水法治疗久治不愈或顽固性DME 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加味五子散热熨联合综合康复措施促进乳腺癌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措施,如予布洛芬缓释片、氨酚曲马多片控制疼痛,以绷带加压包扎,并结合空气压力泵治疗仪缓解淋巴水肿,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并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加味五子散热熨。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7 d、14 d、28 d评定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治疗前后使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价上肢活动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14 d、28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4.07%和5.56%,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4.44%和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康复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五子散热熨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上肢肿胀的发生,促进上肢活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气促、声嘶、面部水肿等,可向肝、脑、肾等重要器官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病早期临床无明显特殊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确诊多已是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机会,临床主要采用药物配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1]。培美曲塞加顺铂(PC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好,现也常用于治疗NSCLC,但其单用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影响预后[2]。  相似文献   
18.
王青  杨玉莹  吴显文 《河南中医》2020,40(3):356-359
导致血不利的原因一是不足,即由于气、血、津、液等物质的缺乏致无源行血;一是不通,即水、湿、痰、饮、瘀、食积、火郁、内风、外伤等病理因素阻滞,致血行不畅。血瘀经脉之内,则水亦瘀积脉中,致脉络胀满,形成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金刃本已损伤血脉,术后的放疗、化疗又属祛邪之法,故机体元气受损,气虚无力行血,血运行不畅,导致患侧上肢水肿。故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时,应当血水同治,即活血利水之法要贯穿始终。先病血而后病水者,可以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先病水后病血者,则以利水消肿为主,酌加活血养血之品。但需要注意的是:①临证时切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活血利水法,而忽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患者机体本身的状况。②临证勿忽视五脏与血、水的关系,以及肺、脾、肾、三焦与水肿的内在关系。③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审证求因,标本同治。BCRL术后宜补气活血,通脉利水;术后兼化疗者可疏肝健脾、利水消肿;早期可在活血利水基础上,侧重利湿消肿,后期多湿聚为痰,治疗侧重化痰软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针法+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水肿分级、疼痛评分、上肢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手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水肿分级和腋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周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活动度和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确定,不仅能促进上肢水肿消退,缓解疼痛,提高肩手关节活动度,还能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