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7篇
内科学   600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483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91篇
  15篇
中国医学   363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C组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的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72例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53例获随访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 96.0%、82.6%、6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完整切除、核分裂像数目、肿瘤侵犯其他脏器、伴发转移、Fletcher分级和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存活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伴发转移、Fletcher分级和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Fletcher分级是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简单有效的方法,手术是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靶向治疗能进一步改善GIST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655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51例患者为慢性期,62例为加速期,42例为急变期。83例患者仅接受了干扰素治疗,572例接受了伊马替尼(慢性期400 mg/d,加速/急变期600 mg/d)。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血液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反应,参照2011年版CML指南评价治疗反应及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结束时总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92.1%、75.8%、73.1%和47.9%。所有患者总体1年、3年、5年和10年总生存(OS)率为(96.3±0.8)%、(86.3±1.8)%、(79.0±2.4)% 和(66.5±4.8)%,1年、3年、5年和10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2.2±1.1)%、(77.9±2.1)%、(67.9±6.8)% 和(35.8±6.0)%,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CHR、MCyR、CCyR和MMR的比例分别达到98.7%、82.5%、79.4%和52.4%。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其疗效显著降低。早慢性期疗效好于晚慢性期,尽早开始TKI治疗能使患者明显获益,早期分子学反应预示更好的远期疗效,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换用二代TKI后,随访结束时MCyR率为43.5%,MMR率为25.5%。 结论 慢性期CML患者接受TKI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较好,且越早用药,疗效和预后也越好。  相似文献   
994.
何焕疆  陈红丹 《临床荟萃》2012,27(11):989-991
冠心病患者血管壁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演变过程,其最终结果是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以至闭塞,而心肌缺血则普遍存在各型冠心病患者中,其最终造成心肌的需氧与供氧之间不平衝。本研究运用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联合减少心脏做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温阳利水汤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美托洛尔,25mg/次,2次/d;厄贝沙坦,150mg/次,1次/d;螺内酯,20mg/次,1次/d。治疗组36例温阳利水汤(肉桂、炙甘草各6g,制附子、干姜、葶苈子、三七各10g,茯苓皮、白芍、红花、白术、猪苓、车前子各12g,泽泻、薏苡仁各15g,黄芪20g),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TNF-α水平、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TNF-α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利水汤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对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结果、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但是对比组间差异小(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肾小球率过滤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明显(P<0.05).结论 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可靠,对血压以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大剂量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对标准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成本效用。方法:计算三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的效用和花费的成本,在马尔可夫模型(Markov)中以3个月为周期进行5年的模拟并对结果做成本效用比较。结果:尼洛替尼治疗方案累计成本为1 595 289.10元,健康效用为1.276 4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相比于尼洛替尼,大剂量伊马替尼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22 759 433.08(¥/QALYs),达沙替尼组为-30 960 469.51(¥/QALYs)。结论:尼洛替尼方案累计成本最低且获得最多的QALYs,为绝对优势方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并应用于检测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及代谢物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甲醇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494.2→m/z394.3(伊马替尼)、m/z480.3→m/z394.3(N-去甲基伊马替尼)、m/z502.5→m/z394.4(内标,伊马替尼-D8)。结果:伊马替尼和N-去甲伊马替尼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 000 ng·mL-1,定量下限为50 ng·mL-1,伊马替尼及代谢物的准确度分别为97.9%~109.0%,95.5%~103.5%,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1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某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1.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5~10 m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时监测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6 min步行实验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壁厚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2周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周及12周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长期效果优于单纯比索洛尔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