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1篇
内科学   601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489篇
预防医学   27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93篇
  18篇
中国医学   363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忻州市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以后SBP、DBP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7%(60/62)高于对照组的82.26%(51/6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3/62)高于对照组的3.23%(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6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3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舒张压及收缩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下降,且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后舒张压及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后有2例分别出现头晕及呕吐症状,不良反应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服药后有3例出现呕吐,有2例出现腹泻,有3例出现头晕,不良反应率为1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效果理想,对患者毒副作用较低,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B组4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B组46患者总有效率为98%,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陆和英 《当代医学》2013,(12):137-13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2次/d。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有效率为80.4%。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乏力,不影响治疗;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干咳。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轻、中等原发性高血压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6.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临床上并用2种或更多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可以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药物为数不少,其中有很多都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合理用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既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又要竭力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合并用药的利与弊进行必要的评估,使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包括:合理选用药物、合理应用药物、合理联用药物.近年来,临床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又以处方用药品种量增加更为显著.通常,1张处方少则3种药,多则10余种药.现将门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7.
廖政邦 《北方药学》2012,9(6):54-55
目的:观察探讨伊贝沙坦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60例患者采用伊贝沙坦治疗作为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压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均仅有少数患者发生头痛、头晕及心悸等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贝沙坦与缬沙坦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降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s-CRP和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和BN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其机体hs-CRP、BNP水平。  相似文献   
89.
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伴有异常的心率加快,这与心肌氧耗的供需失衡相关。目前认为心率异常增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疾病状态、死亡率等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心率的良好控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而新型药物伊伐布雷定作为首个If通道阻滞剂,能有效控制心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伊伐布雷定还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此外,对于某些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的控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厄贝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除β受体阻滞剂外,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治疗(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相同:口服美托洛尔,每日1次,每次47.5 mg)。厄贝沙坦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组患者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不应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4周疗效,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炎性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变化,探讨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天,厄贝沙坦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睡-醒晨峰值、睡-谷晨峰值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72.3%)(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3天有所恢复,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4%(3/47)、4.3%(2/4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至术后4周,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厄贝沙坦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后血压控制的效果更显著,且不会导致明显不良反应,其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