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以大学生网购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人格特质与品牌个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大学生网购者品牌个性认知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格特质与品牌个性认知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中部分维度对品牌个性认知产生显著影响,预测品牌个性认知。研究结果有利于网络卖家或企业迎合网购者的心理,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为品牌个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了解近视患者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并为近视矫正手术提供心理学评估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162例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近视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0∶132,年龄22~29岁,近视程度-1.00~-9.00D)完成了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包括近视情况、近视矫正手术意向在内的自行设计的量表。结果在得出了性别、专业、近视程度等因素与手术意向均无关联(P均>0.05)的结果后,根据手术意向将调查对象分为愿意组、不确定组和不愿意组。不愿意组的严谨性得分高于愿意组和不确定组(P均<0.05),愿意组的外向性得分高于不确定组和不愿意组(P均<0.05)。三组的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得分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近视患者的严谨性、外向性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存在相关性。此研究对于掌握近视患者心理特征和增进医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73名大学生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PQ测量结果显示文科生在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P<0.01)男生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大二学生在神经质(N)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1).内外向(E)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母亲偏爱被试(m5)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P)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拒绝否认(f5)、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严厉惩罚(m4)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N)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过分干涉及过度保护(m2)、母亲惩罚严厉(m4)呈正相关(P<0.05).父亲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4)进入精神质(P)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进入内外向(E)回归方程;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2)进入神经质(N)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吉林某大学内,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86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进行评定。结果 (1)大学生EPQ中内外向维度(E)评分为(12.63±4.10)分,属于倾向外向型;神经质维度(N)、精神质维度(P)评分分别为(12.96±5.00)分、(6.04±3.12)分,均为中间型;(2)大学生人格N维度(t=-2.42、2.02,P均0.05)、P维度(t=6.10、-3.98,P均0.01)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率为34.13%,年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1);(4)大学生人格N维度(β=0.24,t=5.83,P0.01)、P维度(β=0.19,t=4.53,P0.01)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并能解释后者变异的12%。结论大学生人格特质总体良好,手机成瘾倾向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N、P维度对手机成瘾倾向有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的16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二医学生的时间效能感得分与大一、大三的医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7,P<0.05)。②在求助因子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P<0.05)。③在退避因子上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0,P<0.05)。④解决问题与时间管理倾向正相关(P<0.01);自责与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及总分负相关(P<0.01);求助与时间监控观及总分正相关(P<0.05);幻想、合理化与时间效能感负相关(P<0.01);退避与时间效能感负相关(P<0.05)。[结论]时间管理较好的医学生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陆军某部男性新兵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陆军某部男性新兵的人格特征状况.方法:以Cattell Raymond B.16项个性因素测评量表(16PF)为工具测试男性新兵157名,并将测评结果与辽宁省1981年男性成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样本群体在11项人格因素上与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完善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28.
感觉寻求与单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是一种人格特质,Zuckerman对感觉寻求的定义是“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感觉及体验的追求,以及为了获得这种体验而进行的生理社会冒险的愿望。感觉寻求也是人的社会动机之一,它不受环境和机遇的限制,它代表了个人稳定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人际关系维度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人际关系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女生的温和、谨慎和人际关系总分高于男生[温和(24.2±4.5)分vs(22.5±4.6)分,P<0.05;谨慎(21.3±3.7)分vs(18.1±4.4)分,P<0.01;人际关系(59.2±7.6)分vs(53.9±8.4)分,P<0.01],受虐待者的谨慎因子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18.3±4.6)分vs(20.6±4.0)分,P<0.01].躯体虐待、忽视、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分别与谨慎、人际关系总分呈负相关(r=0.229~-0.393,P<0.01).虐待对人际关系特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37~-0.307,t=-3.314~-4.491,P<0.01),女生对人际关系特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9~0.323,t=2.373~4.722,P<0.05).结论 小学生人格的人际关系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应激源下的心身反应,研究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面临CET-4考试时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应对考试应激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笔者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EASS)对163名21~24岁的杭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经历CET-4考试次数多的学生,焦虑情绪的存在明显高于次数少的,人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采取较多的往往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影响焦虑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消极应对方式、内外向人格特征及父母亲的文化水平等。结论CET-4考试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应激源,产生的心身反应比较强烈;因此,在考前对考生采取心理干预缓解考试焦虑情绪非常必要,尤其是2次及以上经历CET-4考试失败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及人格内向者,应成为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