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家兔臂旁内侧核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18 rabbits, bivagotomized, gallamine triethiodide immobilized and artificially ventilated.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renzhong" (Du 26) area and NPBM, separately and simultaneously, o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electrolytic or chemical lesion of NPBM.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renzhong" area or NPBM, separately could elicit an increase i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hen both "renzhong" and NPBM were stimulated, the pressor response to NPBM stimulation could affect that of "renzhong" area's. But after electrolytic or chemical lesion of NPBM, stimulation of NPBM could no longer elicit pressor respon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essor response in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renzhong" area decreased obviously, after lesion of NPBM or transection of brain stem between NPBM and Nucleus trigemini principal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PBM might take part in the pressor response of "renzhong" area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电针人中穴(GV26)对脑梗死(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每组24只,按干预和取材的时间分为1、3、7、14 d 4个亚组,空白组6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结果] 神经功能方面,空白组、假手术组NSS评分无变化,神经功能正常,模型组、电针组CI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在感觉、反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改善,3、7、14 d时电针组NSS评分低于模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固缩、伴细胞空泡,随干预天数增加,逐渐有结缔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与正常细胞生成,电针组整体修复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PCs)特异性标识物齿状回巢蛋白(Nestin)目标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O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AOD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 AOD均较高(P<0.05或P<0.01),3、7、14 d时GFAP AOD均升高(P<0.05或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estin及GFAP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荧光信号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表达均升高( P<0.05或P<0.01),Nestin/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标记信号强,3、7、14 d时GFAP表达升高(P<0.05或P<0.01),GFAP/BrdU共标记信号强。[结论] 电针人中穴可明显改善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从而有利于CI后神经功能网络的修复和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33.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萍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1):14-15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患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日渐增多。笔者于1998~2003年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9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人中穴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腰扭伤是伤科常见病、多发病 ,自 1 997年起 ,笔者采用人中穴运动针法治疗该病 30例 ,并与常规治疗者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中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1 9~ 62岁 ,平均 41岁 ;病程 2 h~ 3天 ;对照组中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8~ 60岁 ;病程 1 h~ 3天。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取人中穴 ,患者坐位、仰卧位或站位 ,常规消毒后用 1 .5寸毫针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单方向捻转 ,至滞针后施雀啄法 ,以使患者眼球潮湿甚或流泪为度…  相似文献   
35.
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治疗范围广、收效快,而且简便验廉,尤其对急症的抢救远非药物所能比。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急症针灸最佳腧穴的选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其选穴规律、治疗机理等作以探析。一、清神甦厥督脉取,人中素髎百会奇;急症针灸最佳穴,生命危难莫迟疑。人中、素髎、百会穴皆为督脉经腧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是  相似文献   
36.
<正> 《灵枢·官能篇》说:“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支络,尽知其会”,古代针灸先贤对穴位的经络分布体会较深,但对具体穴位经络的走向,用文字描述者却寥寥无几;今之学者对穴位功能与临床应用的认识较多,而对其络脉渗灌却知之甚微。为了提高针灸医学质量,我们必须探索穴位的经与络,全面掌握其  相似文献   
37.
1病历摘要 患儿,男,56天,因阵发性左侧躯体抽动12h而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2h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面部及左侧肢体抽搐,意识不清,刺激人中穴1min后缓解。以后又多次出现,形式同前,时间长短之一,最长持续1h,在当地静推“止惊药”后1h前起缓解。病程中患儿哭闹,左侧肢体运动差,尿、便正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否认有窒息史。出生时额面部就存在浅红色斑状血管痣。  相似文献   
38.
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手掐或针刺人中穴来实施急救,实为救命之法宝。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15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丧失,四肢抽搐9年于2003年1月20日入院。患者6岁时不慎掉落池塘受惊吓,回家后患儿出现双眼上吊、四肢抽动,刺激人中穴可缓解,之后数月发作1次。2年后发作次数频繁,数天1次,且症状加重,口吐白沫,角弓反张,尿失禁,发作过后嗜睡。8岁上学,因成绩差,10岁退学。13岁患者面颊部出现红色米  相似文献   
40.
人中穴为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属督脉,其主治范围较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