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人工流产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病率为12%~13%,与手术者的技术、病人的身体素质有关.人工流产手术时扩张宫颈、负压吸引等刺激会引起一系列迷走神经兴奋,其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颜面苍白、胸闷、大汗淋漓等,更有甚者昏厥、抽搐、心脏骤停,如不能得到正确处理,可危及受术者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方法和措施.近年来,我院收治数千名人工流产病人,为防止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笔者采取按掐人中穴的方法,收到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杨定明 《河北中医》2002,24(8):565-565
1995~ 1 997年 ,笔者运用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4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0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5 0岁 ;病程最长 3日 ,最短1日。均有急性外伤史 ,腰部主动与被动屈曲疼痛加重 ,屈髋试验阳性。1 .2 治  相似文献   
103.
人中穴位于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鼻塞、牙痛、腰痛等。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发现人中穴对于某些病症见效非常迅速,是一常用且有效的穴位,体会如下。 1 醒神……  相似文献   
104.
人中穴在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应用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孔庆香关键词人工流产综合征;人中穴;临床应用近年来,我们采用掐刺人中等穴,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操作方法主穴人中,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以掐法为主。在未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电刺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人中穴能否改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方法选取5~6周龄Wistar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在大脑中动脉梗死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时相监测局部脑血流量(r CBF)。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术后2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均迅速下降,P 0.05。模型组大鼠术后3 h、12 h、24 h、2 d、3 d局部脑血流量呈上升趋势,各时相前后相比,P 0.05;针刺干预后,术后3 h局部血流量上升至梗死前的(0.46±0.14);术后3 h、12 h、24 h、2 d、3 d电针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P 0.05,即电针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升高更明显。大脑中动脉梗死术后2组大鼠健侧局部脑血流量均下降(0.24±0.41),且术后3 h、12 h、24 h、2 d、3 d对侧脑血流量呈上升趋势,从术后24 h起,逐渐趋于平稳。说明电针组对侧脑血流量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 0.05。结论电针可快速提高缺血早期梗死侧局部脑血流量;电针可增加健侧对梗死侧的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揿针埋于穴位对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表分为A、B、C、D 4组各100例,A组产妇入室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4 mg,B组产妇入室将揿针埋于内关穴、合谷穴,C组产妇入室将揿针埋于内关穴、人中穴,D组产妇入室即给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4组产妇的舒芬太尼用量、药物追加次数、麻醉平面、补液速率;比较4组产妇手术过程中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4、8、12、24 h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量表(INVR)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D组产妇的舒芬太尼用量、药物追加次数、麻醉平面、补液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C组、D组产妇的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C组产妇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12、24 h时刻,A、B、C组产妇的INVR评分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C组产妇在8、12、24 h的INVR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揿针埋于内关穴、合谷穴与将揿针埋于内关穴、人中穴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7.
晕厥由于劳累、饥饿、熬夜等原因所致的突然晕厥,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弱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拇指持续捏压患者的合谷穴(虎口上)2~3分钟,也可按压患者的人中穴(鼻与上唇之间的沟凹处),患者一般即可苏醒。  相似文献   
108.
苏钦炎  孟智宏  李占茜 《新中医》2014,46(5):204-205
目的:研究针刺对脑缺血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心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MODS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观察1 h、6 h、24 h、72 h 4个时间段。HE染色观察心组织内细胞形态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心组织中CD14 mRNA基因表达。结果:①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脑缺血并发MODS 24 h后模型组心肌纤维浊肿、断裂,间质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水肿,心肌细胞空泡变性;针刺组心脏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心肌纤维清晰可见,间质少量充血、水肿。②24 h心组织CD14 mRNA表达明显增强并达峰值,针刺组比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72 h心组织中CD14 mRNA表达明显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针刺人中穴、内关穴对脑缺血并发MODS鼠心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CD14 mRNA表达,可能是针刺保护脑缺血并发MODS鼠心组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明确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对认知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取了6例合格受试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的前后进行了6min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针刺后的留针阶段,顶下小叶(IPL)的连接减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的相关连接明显减少;但双侧DLPFC的连接增加,并且右侧DLPFC增加了与右侧IPL、右侧额皮质(frontal cortex)的连接;右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增加了与左侧aPFC、左侧IPL及背侧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dACC/msFC)的联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增加了与右侧颞顶联合区(TPJ),前岛/额叶岛盖(al/fo),左侧中颞叶(midtemporal)的连接。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人中穴行针后的留针阶段,有认知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