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6篇
  免费   2408篇
  国内免费   1225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240篇
妇产科学   618篇
基础医学   1426篇
口腔科学   298篇
临床医学   10902篇
内科学   3170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14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3049篇
综合类   16982篇
预防医学   8301篇
眼科学   461篇
药学   9099篇
  115篇
中国医学   5156篇
肿瘤学   794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213篇
  2022年   1238篇
  2021年   1748篇
  2020年   1640篇
  2019年   1545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1221篇
  2016年   1298篇
  2015年   1695篇
  2014年   2946篇
  2013年   2894篇
  2012年   3632篇
  2011年   3907篇
  2010年   3542篇
  2009年   3437篇
  2008年   6527篇
  2007年   4842篇
  2006年   3522篇
  2005年   4636篇
  2004年   2339篇
  2003年   1629篇
  2002年   1075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99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2.
43.
王黎黎  王芬  柯善高  夏夷  钟明 《安徽医药》2016,37(3):314-3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CSEA)及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足月待产、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初产妇996例,其中503例产妇于活跃期实施CSEA+PCEA镇痛(分娩镇痛组),493例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子宫收缩、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中缩宫素的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结果 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无明显改变;子宫收缩力减弱;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程度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能会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对子宫收缩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增加缩宫素的使用率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其镇痛效果显著,运动阻滞程度低,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4.
4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28-30+封三
探讨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的若干凝血指标差异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7 月~2019 年11 月本院肺炎患者128 例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 例,分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水平。结果 三类肺炎组与对照组在FIB、PT 和APTT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PT 水平与病原感染呈正相关,APTT 与病原感染呈负相关。结论FIB、PT、APTT 可以间接提示肺炎感染病原体类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6.
47.
黄恩敏 《包头医学》2015,39(1):45-46
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开展全程呼吸道护理应用效果.方法:9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接受规范化的呼吸道护理,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总结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经验.结果: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12±2.16天.结论:规范化的呼吸道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不仅提高临床疗效,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不同产地、不同收集企业、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以甘肃岷县地区所含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最少;与零售企业相比,生产销售企业的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少;不同储藏时间对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有一定影响,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也在增加。对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平板计数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时发现,平板计数法结果多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报告周期均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为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9.
目的胫骨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见手段,但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胫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10-08-2018-11-23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胫骨骨折固定手术治疗的104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52例例患者为观察组,52例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12.09±2.23)和(5.76±1.2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6.11±3.42)和(7.15±1.49)min,t值分别为7.100和5.188,均P<0.001。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508.26±69.34)mg,低于对照组的(691.78±96.52)mg,t=11.135,P<0.001。T0时,两组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与T2时,观察组MAP值分别为(110.59±13.27)和(88.95±9.18)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18.61±12.28)和(95.04±9.27)mm Hg,t值分别为2.199和3.366,P值分别为0.002和0.001;观察组T3时MAP值为(88.49±9.89)mm Hg,高于对照组的(83.09±9.21)mm Hg,t=2.881,P=0.005;观察组T1时HR值为(82.26±10.2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88.17±11.25)次/min,t=2.803,P=0.006;观察组T2与T3时HR值分别为(76.16±8.17)和(75.53±8.46)次/min,均高于对照组的(71.67±8.59)和(71.28±7.33)次/min,t值分别为2.731和2.738,均P=0.007。结论胫骨骨折患者术中经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缩短拔管与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利于控制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新入院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6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40例患者(66.7%)术前存在营养风险,52例患者(86.7%)术后存在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营养风险 (术前P<0.001,术后P=0.043)、术前白蛋白 (P=0.019)、术后血红蛋白 (P=0.019)、术后白蛋白(P=0.025) 水平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P=0.001) 均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强(r=0.759~0.770;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β=0.399)。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