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100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小丽  钟香蓉 《重庆医学》1996,25(5):293-294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原多为轮状病毒。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病毒性腹泻存在着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本文应用中药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茵陈五苓散见于《金匮要略》,是治疗湿热黄疸常用方。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 脂肪肝吕某,男,43岁,1998年10月初诊。症见:右胁不适,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B超示:脂肪肝。查肝功能:ALT126u,血清总胆固醇95mmolL,甘油三酯32mmolL.中医辨证:湿聚生痰,气机郁滞。治以疏肝利湿,化痰散结。处方:茵陈、泽泻、山楂各30g,茯苓、猪苓、白术、郁金、草决明、柴胡各12g,胆南星,半夏各9g。服上方7剂,患者症状明显好转。15剂后诸症消失。续以上方加工成丸治疗二个月,查B超、肝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1 ] 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千百年来历经数十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及笔者多年来临床体会 ,此方确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精方之一。现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希望有所裨益。1 五苓散的组成及方义原方组成 :猪苓 (去皮 ) 9g、泽泻 1 5g、茯苓 9g、白术 9g、桂枝 (去皮 ) 6g。用法 :捣为散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饮暖水 ,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做散剂每服 3~ 6g或做汤剂每日 1剂。方解 :《伤寒论》原用治太阳表证未解 ,内传太阳之腑 ,以致膀胱气化不利 ,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本方重用泽泻为君 ,取其甘淡性…  相似文献   
15.
王俭教授执教与行医50余载,博取中西医之精髓,善治痼疾.笔者多年随其左右,每见眩晕病人,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药到病除,现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6.
痰湿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应用五苓散加二陈汤治疗8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陈瑞春应用五苓散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春教授为著名经方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近5 0年 ,应用五苓散方强调从其病机入手 ,不要囿于《伤寒论》蓄水证之说 ,临床上大大拓宽了五苓散之运用 ,起到药到病除之效。我有幸跟师学习 ,观其用方用药 ,现仅举几例以说明。《伤寒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共 8条 ,包括原文 71、72、73、74、1 41、1 5 6、2 44、3 86条。《伤寒论》中五苓散方除第 3 86条为治疗霍乱外 ,主要是针对太阳蓄水证而设。其主要症状为 :口渴、小便不利、有或无表证。如 71条“若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72条“烦渴者”、73条“汗出而渴者”、74条“有表里证 ,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动脉硬化及肾脏病变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高尿酸血症的干预治疗.目前降低血尿酸的西药因其副作用大很难长期应用.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尚未见报道.笔者自1991~2000年应用五苓汤加味治疗单纯控制高嘌呤饮食无效的高尿酸血症45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以来,运用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虚泻(非感染性腹泻)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病例中男性占25例,其中≤1岁者20例,1~2岁者12例,3~4岁者16例,≥5岁者12例,起病时间最长者半月余,最短者8h;门诊病例48例,住院病例12例。1.2临床表现腹泻以黄色稀水样便为主,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或蛋花样,或夹少许粘液。无明显异味,每天5~15次不等,面色萎黄,或伴呕吐、口渴、低热、纳差、腹胀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1.3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是著名的经方之一,其方证本质被后人认为是膀胱气化不利兼表邪不解.为了正确地认识五苓散方证,笔者系统复习了<伤寒论>中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并结合<素问>中论述水液运行的两条原文,得出了五苓散证的病位主要在脾,病机主要为津液耗伤的观点.在进行这种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简要说明了当今临床应用五苓散的正确方法,以完善对该方方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