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62篇
  免费   8755篇
  国内免费   5709篇
耳鼻咽喉   781篇
儿科学   628篇
妇产科学   580篇
基础医学   3047篇
口腔科学   860篇
临床医学   17432篇
内科学   5654篇
皮肤病学   1513篇
神经病学   1264篇
特种医学   2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0477篇
综合类   48866篇
预防医学   9292篇
眼科学   2014篇
药学   28685篇
  181篇
中国医学   85864篇
肿瘤学   2264篇
  2024年   1109篇
  2023年   3700篇
  2022年   2919篇
  2021年   3789篇
  2020年   3623篇
  2019年   3835篇
  2018年   1793篇
  2017年   3583篇
  2016年   3982篇
  2015年   4949篇
  2014年   9870篇
  2013年   9092篇
  2012年   11709篇
  2011年   12967篇
  2010年   11822篇
  2009年   11286篇
  2008年   12081篇
  2007年   10957篇
  2006年   10261篇
  2005年   11325篇
  2004年   11335篇
  2003年   12152篇
  2002年   10456篇
  2001年   9670篇
  2000年   7328篇
  1999年   5344篇
  1998年   4142篇
  1997年   3582篇
  1996年   3049篇
  1995年   2596篇
  1994年   1793篇
  1993年   1105篇
  1992年   1017篇
  1991年   1075篇
  1990年   1144篇
  1989年   1099篇
  1988年   246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吴茱萸中药热奄包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开展手术治疗的94例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热敷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实验组47例,采取吴茱萸中药热奄包预防术后尿潴留。比较两组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实验组2.13%(1/47)低于对照组的14.89%(7/47)(P<0.05),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中药热奄包用于混合痔术后,缩短首次排尿时间,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85.
杨寅芳  刘宇 《四川中医》2020,38(8):203-206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结合脐贴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腹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ICU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腹胀患者共8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敷结合脐贴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第一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脘腹胀满、大便不畅、胸闷、疲乏无力)积分、腹围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腹围均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WHOQOL100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脐贴在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护理中干预效果突出,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肠蠕动,促进排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6.
87.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肾脏病理损害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量、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主要特征。中医药在NS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1]。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已成为除中药汤剂以外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使用的情况[2]。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NS使用中成药的现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肺外器官感染损害较大,而维生素D与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外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0-3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出现肺外器官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对照组6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损害部位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为(41.27±5.36)ng/mL,低于对照组的(64.38±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5,P<0.001。患儿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2±4.26)、(41.12±4.36)、(42.77±5.36)、(41.55±4.58)、(42.64±5.17)和(44.18±4.58)ng/mL,其中心血管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低,泌尿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高,F=2.649,P=0.02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受损器官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ico Green dsDNA荧光染色定量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NETs水平,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对比不同NETs水平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f-DNA/NE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呼吸道感染、Cf-DNA/NETs水平上升、有害气体接触、被动吸烟均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