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79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543篇
耳鼻咽喉   556篇
儿科学   282篇
妇产科学   439篇
基础医学   739篇
口腔科学   552篇
临床医学   3869篇
内科学   1773篇
皮肤病学   222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4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559篇
综合类   8106篇
预防医学   1253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2610篇
  45篇
中国医学   574篇
肿瘤学   4416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705篇
  2015年   841篇
  2014年   1372篇
  2013年   1358篇
  2012年   1733篇
  2011年   1854篇
  2010年   1684篇
  2009年   1703篇
  2008年   2133篇
  2007年   2020篇
  2006年   1870篇
  2005年   1903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027篇
  2002年   762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2.
患者,男,33岁,因“左下腹疼痛2d”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深压痛,伴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探讨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做颈淋巴结清扫的过程中,同时行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取样进行临床研究,比较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有无淋巴血管侵犯,第6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直径>4 cm、肿瘤有血管淋巴侵犯、6区淋巴结转移>3个,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无关(P>0.05)。 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关,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共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患者4例,均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或2 mL)通过引流管逆行注射到创腔,夹闭引流管1 h后再开放引流管。结果 4例患者注射前1 d 24 h引流量分别为200、350、540及810 mL,其中2例患者为乳糜漏,引流时间分别为7 d和15 d;另2例患者为单纯淋巴漏,引流时间分别为13 d和14 d。注射1 d后,引流量分别减少至20、45、120及255 mL,4 d后4例患者均顺利拔除引流管。4例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感,3例患者疼痛能耐受,另1例疼痛剧烈患者予以美洛昔康口服后缓解。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5.
对于实体肿瘤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备受争议。为探讨结肠癌根治术的肿瘤学结果与其潜在并发症的关系,WeberK等人对1978~2004年期间行R0切除术且至少随访5年的1453例结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生存率、肿瘤的局部和远处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该研究将病例来源时间划分成了5个时间段,结果发现:Ⅰ~Ⅲ期结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从第1个时间段(1978~1984年)的82.1%提高到最后1个时间段(2000~2004年)的90.1%(P=0.061)。  相似文献   
996.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肛周肿块3个月"而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分别约2.0 cm×2.0 cm和3.0 cm×1.0 cm大。专科检查:截石位1点距肛门3 cm处可触及2个肿块,分别约1.0 cm×1.5 cm和1.0 cm×1.0 cm大,质地硬,局部压痛,皮肤表面无糜烂。直肠肛管指诊未见异常。盆腔MRI检查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治疗的6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对照组)32例,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示踪组)3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对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示踪组分别清扫中央区淋巴结205枚和324枚。其中,对照组手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6.41±1.56)枚/例,示踪组为(8.99±2.24)枚/例,多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0.6%(13/32),与示踪组(47.2%,17/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但示踪组喉返神经内侧区的淋巴结转移率(38.9%,14/36)高于对照组(12.5%,4/32),P=0.029。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及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均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明显提高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同时不增加(或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2例,女99例;年龄15~81 (59.51±11.90) 岁。Ⅰa期149例、Ⅰb期50例、Ⅱa期14例、Ⅱb期13例、Ⅲa期5例。腺癌152例、鳞癌4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3例、腺鳞癌5例、大细胞癌4例、其它癌6例。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近、远期的生存率。 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60~370 (199.14±51.04) min,出血量10~2 300 (168.19±176.39) ml。围术期发生并发症37例,包括肺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皮下气肿等,上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清扫淋巴结 (11.14±5.49) 枚,淋巴结站数3.66±1.52。有51例(22.08%)患者术后分期较术前有所提高。术后住院时间3~36 (10.79±5.13) d,术后肺漏气、肺部感染、术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及中度至重度肺功能障碍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随访22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0.83 (22~82) 个月,3例失访。228例患者各分期5年总生存率:Ⅰ期85.78%、Ⅱ期52.54%、Ⅲ~Ⅳ期32.70%;5年无瘤生存率:Ⅰ期80.00%、Ⅱ期45.37%、Ⅲ~Ⅳ期20.99%。 结论 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不仅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而且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生存率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类似,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完成解剖意义上的肿瘤彻底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必将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标准手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和规律,以探讨其隆突下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6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8例,女220例;平均年龄62.3(45~78)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2例、左肺下叶119例、右肺上叶158例、右肺中叶40例和右肺下叶16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18例(19.4%)。病理类型:鳞癌244例,腺癌285例,其它癌79例。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肺部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肿瘤部位间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右肺下叶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45.8%(54/118)]最高;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55.9%(66/118)]最高,其次为鳞癌(P=0.034)。随着肿瘤T分期的发展,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加大,并且左右肺中下叶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肺上叶癌患者。结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上叶、临床T分期为cT1以内的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000.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原发于皮肤触觉小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称小梁癌,恶性程度高,在皮肤源性的肿瘤中,它的病死率最高。目前全球有近2000例病例报道,国内报道仅50余例[1]。本文就笔者科室近年来治疗的2例面部MCC高龄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