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8篇
  免费   1380篇
  国内免费   64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62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517篇
内科学   1607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45篇
特种医学   13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328篇
综合类   9127篇
预防医学   20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020篇
  64篇
中国医学   3562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884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1057篇
  2019年   928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942篇
  2014年   1870篇
  2013年   1646篇
  2012年   2139篇
  2011年   2271篇
  2010年   1949篇
  2009年   1842篇
  2008年   2062篇
  2007年   1843篇
  2006年   1504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1056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rhG-CSF治疗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CD34 细胞的含量、缺血下肢侧枝血管计数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治疗后3 d实验组CD34 含量(%)为(0.7150±0.08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983±0.0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第15、30天时侧枝血管计数(6.33±0.82、9.17±0.75)均高于对照组(3.33±0.52、4.17±0.75)(P<0.01);第40天实验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8.5/HP,明显高于对照组4.2/HP(P<0.01)。结论rhG-CSF可以增加兔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数量,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外周动脉病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外周动脉病(PAD)定义为冠状动脉以外的血管,它实际上分布在整个人体,其范围远远超过了冠状动脉。狭义的外周动脉病仅指下肢动脉病,本文仅指后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病的患病率也如冠心病一样不断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冠心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中PAD的估测患病率超过10%,这可能系保守的估计,因为还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不知道症状系动脉阻塞所致,这类患者的PAD症状要么被忽视,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下肢骨折患者出院后对康复护理支持的需要。方法用发放名片、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的方法对213名下肢骨折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护理。结果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而康复护理大多在家中进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极需医护人员的指导。结论通过对213例下肢骨折患者开展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肢体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患者女性,28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2年,加重2月”,入院。自诉2年前无名显诱因出现右手指麻木,以右手无名指为明显,几天后出现左手麻木。约1月后出现右下肢放射样疼痛,几秒钟后缓解,以后又再现数次,后变为持续性麻木,1天后出现右下肢麻木。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并予以治疗。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 检测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84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24例,以及69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血及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表明血液粘稠,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变形力下降,是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66.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其中斜疝约占全部腹股沟疝患者的85%~95%[1].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应用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至2008年12月已进行7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7.
美国医师学会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家庭医师委员会近期公布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指南。该指南的目的是总结现有的证据,主要是针对初级医疗保健人员提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合理建议,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诊断工具,如D-D imer和超声,以及识别高危的临床特征。VTE包括DVT和PE。根据美国的资料,每年发生的VTE约60万例,因漏诊未得到治疗的患者中,26%将发生致命性血栓事件,还有26%的患者再次发生非致命性血栓事件而最终致死。存在于膝以上的血栓易合并PE,小腿部的血栓发生PE的风险较低,但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6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腰腿疼痛3岁,加重伴双下肢瘫痪10余天入院.查体:腰椎向左凸,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3级,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反射减退,术前X线片(图1)示腰椎骨质增生并曲度异常,腰椎向右侧弯,腰椎移行椎体.CT(图2)检查示:L3椎管内圆形骨性密度灶并腰椎管狭窄,L2-3,L3-4,L4-5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69.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随着修复重建技术的提高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完善,给保肢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对32例下肢严重损伤患者行保肢治疗,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保肢的指征、肢体重建的方法与时机及保肢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
医疗用喷气气垫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预防褥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疮是老年下肢骨折病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强度 ,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本科通过医疗用喷气气垫的使用 ,利用其体压分散和皮肤干燥原理 ,大大地减少了褥疮的发生 ,得到了病人及护理工作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