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4篇
  免费   1530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584篇
口腔科学   1165篇
临床医学   2071篇
内科学   667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408篇
特种医学   4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56篇
综合类   5316篇
预防医学   1143篇
眼科学   540篇
药学   4163篇
  13篇
中国医学   2643篇
肿瘤学   943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053篇
  2012年   1445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426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1026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37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对在手术过程中向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对于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每组甲状腺良性肿瘤及甲状腺癌患者各10例共计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则采用注射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数量、术后甲状旁腺误切率以及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的现象,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甲状旁腺误切的概率为10%,两组患者误切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的概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向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能够有效对淋巴结进行染色示踪,同时显露并且有效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损伤,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进行淋巴清扫+根治术时采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各区淋巴清扫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PTH和血钙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可提高临床医生对Ⅵ区淋巴结和甲状旁腺的辨认效果,使淋巴清扫更彻底,减少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纳米中药升白液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TX)制备Balb/c小鼠免疫损伤模型,检测纳米中药升白液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保护作用。在纳米中药升白液口服给药8 d后,乙醚麻醉处死小鼠,称量胸腺、脾脏并计算其脏器指数;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纳米中药升白液对小鼠肝脏、脾脏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CTX模型组白细胞数、胸腺及脾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纳米中药升白液各剂量组给药8 d后的白细胞数、胸腺及脾脏指数均明显高于CTX模型组(P0.01或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X模型组脾组织和肝细胞坏死明显,脾脏和肝脏淤血明显,脾脏多核巨细胞反应明显,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CTX模型组比较,纳米中药升白液各剂量组脾组织和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脾脏和肝脏淤血减轻,脾脏多核巨细胞反应明显减少,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回升(P0.05)。结论:纳米中药升白液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Heike  A.  Bischoff-Ferrari  Waiter  C.  Willett  John  B.  Wong  苗峥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48-248
背景:对于脊椎以外的骨折而言,补充口服维生素D的预防作用和用量仍无定论。 目的:评估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方面的效果。 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Cochrance对照试验记录(1960~2005年)以及EMBASE(1991-2005年),对英文和非英文文章进行系统回顾。通过与临床专家接触,通过检索美国社会骨和骨矿研究协会提供的参考文献和摘要(1995~2004年).进一步寻找更多的研究。检索词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双盲法、维生素D3、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骨折、人类、老年、摔倒和骨密度。 研究选取:纳入的研究仅限于口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维生素D2、补钙或不补钙)与补钙或安慰剂比较的双盲RCTs。试验于检查髋部骨折或非脊椎骨折的老年人(年龄≥60岁)中进行。数据提取:两位作者根据预先规定独立提取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研究质量指标。 数据综合:所有的汇总分析均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5项有关髋部骨折的RCTs(n=9294)和7项有关非脊椎骨折危险的RCTs(n=9820)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所有试验均使用了维生素D3。对髋部和非脊椎骨折预防研究的异质性亦进行观察,用低剂量(400IU/d)和高剂量(700~800IU/d)分别合并RCTs后异质性消失。与补钙或安慰剂相比,每天服700~800IU的维生素D可使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aa)下降26%(3项RCTs共计5572人;RR,0.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0.88),使非脊椎骨折的相对危险下降23%(5项RCTs共计6098人;RR,0.77;95%CI,0.68~0.87)。每天服400IU的维生素D(2项RCTs共计3722人;髋部骨折RR,1.15;95%CI,0.88~1.50;非脊椎骨折RR,1.03;95%CI,0.86—1.24)未见明显获益。 结论:口服补充维生素D(700~800IU/d)可以降低尚能活动的老人或慈善机构收容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和脊椎以外骨折的危险,每天口服400IU维生素D并不足以预防骨折。  相似文献   
16.
复方碘酊消毒液中和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方碘酊消毒液是含有20 g/L碘和1 g/L三氯羟基二苯醚的酒精溶液,为选择出合适的中和剂,采用化学中和法的悬液定量试验和滤膜冲洗及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硫代硫酸钠、硫代乙醇酸钠、吐温80、卵磷脂及其复方中和剂经悬液定量试验法和滤膜冲洗法,均不能中和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证明,用含5000 mg/L硫代硫酸钠+5000 mg/L吐温80+2000 mg/L硫代乙醇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均可有效去除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结论,选择复方碘酊消毒液的中和剂,不适宜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宜采用滤膜过滤冲洗法。  相似文献   
17.
伍福胜 《安徽医药》2006,10(6):421-422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一组18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胃癌10例,结直肠癌8例)病人以羟基喜树碱6 mg.m-2.d-1,加生理盐水500 m l,甲酰四氢叶酸钙100 mg.m-2.d-1,氟尿嘧啶500 mg.m-2.d-1,静脉滴注5 d,4周后重复,共用2个周期。每5天查血常规1次,同时记录副作用。结果本组总有效率33.3%,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6/18,33.3%),稳定无变化7例(7/18,38.9%),进展5例(5/18,27.8%),并出现血白细胞下降8例,其中Ⅲ度者1例(1/18,5.6%),恶心、呕吐10例,腹泻3例,心脏不良反应1例。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方案以FP(DDP,5-FU)方案为主,但由于DDP高度致吐以及对肾功能影响,使FP方案受到一定的限制。应用该方案虽疗效同FP类似,但毒副作用方面较FP低,使更多患者可以耐受,该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眶内植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07对26例患者、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术后愈合,术后观察1~24个月,平均11.5个月,全部病例眼窝凹陷得到矫正,外观满意,无感染、移位、脱出,眼球运动10°-15°,安装活动栓>15°,尤其对于儿童摘除眼球后引起的眶骨发育不良,起到促使其眶骨发育的目的。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提供义眼更多的运动及维持儿童的眶骨发育。  相似文献   
19.
田志松 《医药导报》2006,25(5):404-405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1’-羟基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irchrom 反相柱(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柱温:40 ℃;流动相:醋酸铵水溶液-甲醇(35∶65,V/V);流速:1.5 mL·min-1,样品经碱化提取分离后,流动相溶解,在220 nm波长处检测,内标:地西泮溶液。结果1’-羟基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分别在0.005 ~0.100和0.01 ~0.2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和0.003 μg·mL-1。萃取回收率均>95%,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该方法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可靠,可用于研究体内CYP3A4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4):652-652
以上图书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均有销售,邮购加收10%邮寄费,邮购电话:010-64918013,邮编:100029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收款人: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部,www.cip.com.cn,欢迎加入“化学工业出版社读者俱乐部”,可免收邮费并享受其他购书优惠,详情请致电:010-6498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