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洁治术是牙周治疗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用普通超声洁治器去除牙面的烟斑或色素效果欠佳,而喷砂抛光技术则能有效地去除.喷砂抛光技术1980年以来在国外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据报道是去除牙面污垢和菌斑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使用的砂体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使这一有效手段难以推广.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砂体,用扫描电镜观察抛光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应用前囊膜抛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进行预防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有无实施前囊膜抛光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患者(100眼)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90眼)经过常规后囊膜抛光处理后,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并没有进行前囊膜抛光处理。比较两组对视力分布情况、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的视力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5.0%,对照组分别为22.22%、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2、4.653,P均<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时,术后开展前囊膜抛光治疗不但显著改善患者视力,而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囊膜混浊。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含精氨酸抗敏抛光膏对暴露牙本质表面变异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 暴露牙本质小管,使用浮石粉和抗敏抛光膏处理表面,观察其粗糙度的变化。体外培养变异链球菌,观察其在牙本质片表面黏附及葡糖基转移酶(GTF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浮石粉及抗敏抛光膏均能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抗敏抛光膏处理后的牙本质能明显抑制gtfB和gtfC基因的表达。结论 含精氨酸抗敏抛光膏能抑制变异链球菌黏附及gtfB和gtfC基因的表达,对敏感牙本质区域龋病发生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究全牙面预备联合抛光车针处理在前牙基牙超薄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前牙基牙超薄瓷贴面修复的60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42颗牙行抛光车针抛光处理,观察组32例患者48颗牙行全牙面预备联合抛光车针抛光处理,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牙齿敏感及龈沟出血指数、患者满意度及牙齿留存率.结果 两组患牙修复颜色匹...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微波消毒法对口腔抛光布轮的消毒效果。方法将被枯草芽孢杆菌及乙肝病毒污染的布轮分别用微波炉(700W×17%)消毒,通过细菌培养及核酸扩增方法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时间的消毒效果。结果微波炉消毒5 min,枯草芽孢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0;微波炉消毒3 min,乙肝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0,微波炉在低火状态下5 min可杀灭口腔科抛光布轮上所有的细菌和病毒。结论微波炉可做为口腔科抛光布轮的常用消毒灭菌工具,从而简化了常规的消毒程序。  相似文献   
46.
张小红  崔崇富  张秀乾  金燕 《口腔医学》2012,32(10):613-616
[摘要] 目的 探讨5种抛光方法对钴铬合金铸造全口义齿密合度的影响。方法 铸造上颌钴铬合金全口基托板30个,随机分为6组,1组作为对照,5组分别用光整、电解、打磨、打磨后电解、打磨后光整等5种方法抛光。在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部位切断义齿基托与标准模型,数字万能工具显微镜分别测量上颌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与标准模型齿槽嵴顶点、腭中缝点及其两者的中点之间共5个部位的间隙,并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5个点的基托板厚度。结果 6组铸造基托板的厚度,除了光整组试样的厚度与抛光前试样厚度无统计学差别外(P>0.05),其余各组均与抛光前试样厚度有统计学差别(P<0.01)。抛光前、后5点间隙值没有组间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5种抛光方法对上颌铸造全口基托的密合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7.
抛光和自上釉对陶瓷表面平滑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抛光和自上釉这两种不同的陶瓷表面处理方法,对陶瓷表面平滑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SEM和粗糙度测试仪,对抛光组和自上釉组的试件表面进行定量测试分析。试件的制作及处理均按照临床所用的常规方法。结果:SEM观察表明抛光组的平滑度与自上釉相似。经粗糙度测试仪测得的Ra值,抛光组为0.412μm,自上釉组为0.417μg。两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SEM的检查与Ra值的测定具有一致性。结论:采用抛光处理可以获得与自上釉相同平滑度的陶瓷表面。  相似文献   
48.
王辉  陈吉华  赵三军  王迎捷 《口腔医学》2008,28(11):587-589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白榴石增强陶瓷的双轴弯曲强度的影响。方法试件的蜡型制作采用将融化的铸造蜡灌注于机械加工模具内,制成厚度和直径一致的蜡型。厚度为2.0 mm、直径为18 mm圆片,共40个。实验分组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即:打磨和抛光、上釉和离子交换组。以不做打磨、上釉和离子交换的为对照组。根据ASTM标准F394-78.1991(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测试试件的双轴弯曲强度。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各实验组。同时辅以扫描电镜、X线衍射仪和能谱分析观察其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双轴弯曲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处理方法组内的比较双轴弯曲强度,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热压铸陶瓷的不同处理均可以增加陶瓷的双轴弯曲强度,而以离子交换处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9.
喷粉洁牙与砂碟抛光技术在外源性染色牙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吸烟、喝茶、咖啡等常造成牙齿的外源性染色 ,作者尝试用喷粉洁牙和牙面系列抛光技术治疗此类牙变色。方法 共治疗 10 5 6例患者 ,喷粉操作由Microprep完成 ,牙面抛光用Super—snap砂碟完成。结果 治疗后无疼痛及牙齿敏感发生 ,牙面抛光后达到镜面样外观。结论 超声波洁治去除色斑有明显的不当之处 ,喷粉加抛光可以快速、有效、无痛达到美牙目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不同抛光方法对离体牙邻面去釉区域釉质脱矿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颗离体前磨牙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牙的一个邻面作为对照组,另一邻面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邻面去釉后进行物理抛光,实验组邻面去釉后进行化学抛光.所有样本进行体外pH循环60d后,利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对样本实验区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测定,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另选取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构.结果:对照组釉质脱矿程度较实验组更重,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化学抛光后的釉质表面较物理抛光后更平滑.结论:对邻面去釉后的釉质进行化学抛光较物理抛光可提高釉质表面的光滑程度,降低釉质脱矿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