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21.
目的 探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 FGF)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炎症因子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3周、6周的SBI、PD和CA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治疗6周的改善程度高于治疗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周、6周的SBI、PD和CA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周、6周的IL-1β、IL-8和IL-17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6周的IL-1β、IL-8和IL-17均低于治疗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周、6周的IL-1β、IL-8和IL-1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FGF治疗牙周炎患者,能够改善龈沟出血指数,减少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减低炎性因子,提高牙周组织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对于牙周维护的作用。方法选择16例患者共64颗基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颗基牙。在修复前以及修复后6、12个月,对基牙进行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基牙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结果在修复前与修复后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GI、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AST活性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筒冠式固定桥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龈沟液(GCF)量与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在儿童龈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分析GCF量与PLI、BI、G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轻度儿童龈炎患儿45例137颗牙,在实施治疗措施的第0、3、7、14、21、28天分别对PLI、BI、GI与GCF量进行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45例轻度龈炎儿童,共137颗牙,治疗后临床可见牙面菌斑堆积量逐渐减少,治疗后第3、7、14、21、28天PLI、BI、GI的数值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28天GCF量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检查时间点的临床指标与GCF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儿童龈炎发生过程中,轻度牙龈炎的GCF量与PLI、BI、GI间均呈正相关关系;GCF量与龈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牙龈炎趋向性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24.
BACKGROUND: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pair effe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ental implant systems 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METHODS: 11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dental implant system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46 cases with 3I implant system, 40 cases with ITI implant system and 30 cases with BLB implant system.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 and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at 1,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of three groups within 1 year after implantation was in a rise, and the bone absorption of BL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TI and 3I groups at 3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teeth,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BL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9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The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showed an ascending trend at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mplantation, whi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6 and 9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In conclusion, three kinds of dental implant systems exhibit differet effects 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but all achieve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ies.  相似文献   
25.
克林霉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 《广东牙病防治》2004,12(4):290-291
目的观察克林霉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入克林霉素治疗组和甲硝唑治疗组,治疗前和用药1周后检查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1周后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周后克林霉素治疗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甲硝唑治疗组低,两组探诊深度降低无差别,克林霉素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较甲硝唑治疗组少且轻微。结论克林霉素能明显改善牙周炎的临床症状,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患牙共计106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患牙53颗。对照组给予盐酸米诺软膏,将其注入牙周袋中直至充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约10 m L含漱5 min左右,4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和牙周袋深度(P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5%、9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BI、AL、PLI和PD显著降低,治疗组CRP、SBI、AL、PLI和PD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活动期龈下菌斑胰蛋白酶样酶活性与龈沟出血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记录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牙周袋龈沟出血指数,并采集龈下菌斑标本进行胰蛋白酶样酶检测试验。结果:不同分值的龈沟出血指数所对应的胰蛋白酶样酶检测试验A600nm检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0.718,P<0.05。结论:龈沟出血指数与牙周袋内胰蛋白酶样酶的水平呈正相关。胰蛋白酶样酶检测试验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更直观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名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的2 4 (4 8个位点)处骨下袋,试验组13处(2 6位点)进行翻瓣加Emdogain植入,另外11(2 2位点)处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加以对照。术后6、12月复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Emdogain组术前的探诊探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3mm、7.0mm和2 .6 ;术后6月时分别为2 .9mm、3.6mm和1.4 ;术后12月为2 .8mm、3.5mm和1.2。改良Widman’s翻瓣组术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2mm、6 .7mm和2 .8;术后6月时分别为3.9mm、4 .9mm和1.8;术后12月为3.8mm、4 .8mm和1.6。术后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组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 <0 .0 0 1) ,但Emdogain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改良Widman’s翻瓣组(P <0 .0 1)。结论翻瓣+釉基质蛋白(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术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