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44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07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黏接剂对全瓷修复黏结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全瓷修复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In-Ceram黏结剂,B组采用Panaviaf黏结剂。对两组黏结剂的抗剪切黏结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黏结剂均具有较好的抗剪切强度,与A组应用In-Ceram黏结剂的患者相比,B组应用Panaviaf黏结剂的患者的抗剪切强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不同的黏接剂对全瓷修复的黏结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黏结剂进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铸造金属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的适应征、修复方法和修复效果。方法对32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短冠磨牙行铸造金属嵌体冠修复,随访观察1-4年。结果32颗经铸造金属嵌体冠修复的磨牙中,31颗使用良好,1颗因冠折拔除。结论铸造金属嵌体冠能较好地解决短冠磨牙的固位问题,对短冠磨牙的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本文通过1:3腔循证医学对相关医学证据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口腔固定修复体(fixedd ental prostheses,FDPs)中全瓷固定修复体与烤瓷固定修复体的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确定全瓷固定修复体是否与烤瓷固定修复体相当或者优于烤瓷固定修复体,以此解决口腔修复中常见临床问题以及为临床医师决定修复方案时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用6s检索策略进行相关的检索。检索结果中没有找到相关的支持系统或总结。在Evidence-Based Dentistry杂志中没有检索到相关摘要,Trip数据库中检索到3篇摘要,均舍弃掉,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到3篇系统评价,也均舍弃掉,在MEDLINEOVID中检索到6篇系统评价,本课题只利用其中1篇,Embase中没有检索到相关系统评价。通过所选择的系统评价对全瓷和烤瓷固定修复体的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另外,本文还增加了一个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该系统评价论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但因其搜索系统性不强,纳入研究的方法以及对影响结果的研究特点不明确,导致了其内部效度降低。外部适用性受限于降低的内部效度,广义的指标定义,不精确的结果和不完善的指标检测对外部适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该结果也能被选择性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对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设置95%置信区间进行计算,发现烤瓷固定修复体的生存率远高于全瓷固定修复体,全瓷固定修复体有较高的技术失败率。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选择适当的患者及其相同的基线水平和治疗方式达到良好的内部有效性,从而解决了一个重点突出的临床问题。该研究比较了烤瓷固定修复体在种植治疗引入前和引入后的10年Kaplan—Meier累积生存率,发现烤瓷固定修复体的生存率较高,且因为种植治疗的引入以及结构不良基牙的减少使用而大大提高。结论:系统评价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是互补的:烤瓷固定修复体有较高成活率,其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全瓷固定修复体。两种固定修复体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还不清楚,但有证据表明,烤瓷固定修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全瓷固定修复体。这方面的证据可以直接用于临床,且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994.
牙体缺损修复嵌体化作为口腔修复学发展的趋势,具有磨除牙体少,精密度高,较大程度保留残余牙体组织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较广泛[1]。目前,银合金、聚合瓷、全瓷等多种类型的材料供临床选择应用,其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我科开展E-max全瓷嵌体修复近5年,临床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5.
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绝缘性、耐酸碱腐蚀性和接近于人牙釉质的热传导系数[1],用其制作全冠、桥、贴面及桩核等修复体不仅可以逼真地模拟真牙的层次感和乳光效应,而且可以在复杂的口腔化学和生物环境中稳定地保持良好的修复状态。全瓷粘结表面的处理技术仍在不断探索改进之中,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树脂嵌体及瓷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老年患者,临床完成Ceramage树脂嵌体50个,Vita mark II瓷嵌体46个,术后即刻、1年及3年,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种嵌体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及继发龋发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全瓷试样,对四种全瓷材料进行透光度测试,为全瓷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四种全瓷材料:IPS Empress 2、VITA In-Ceram AIumina、VITA In-Ceram Zirconia及CerconZircinia。每种材料各做出厚为(0.5±0.05)mm,直径为14mm之试样8片(n=8),使用色度计进行试样之透光度测试。结果透光度由高至低依序为Em2 0.5mm(0.78)、InA 0.5mm(0.94)、InZ 0.5mm(1.0)、Cer 0.5mm(1.0)。结论 IPS Empress 2为透光性最佳,适用于高度美观需求之前牙。VITA In-Ceram Alumina透光度偏低,而VITA In-Ceram Zirconia、Cercon均不透光,此二种烤瓷材料临床上宜应用于美观需求不高之后牙区。  相似文献   
998.
牙医经常面临治疗方式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牙齿组织,维持并促进牙列健康。这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从所有传统的治疗方法中首选对牙齿操作最小的方法,比如漂白、嵌体、贴面等微创美学治疗技术。贴面修复是把牙齿表面磨去一层(只需去除0.5~0.8mm),然后再用修复材料直接或间接粘结覆盖,  相似文献   
999.
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v,RCT)后的磨牙后期修复是保证RCT术后磨牙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的关键。尤其是短磨牙RCT术后,由于牙冠较短,无论是否加桩核,冠部修复都不易获得较好的固位。铸造技术的发展使短磨牙RCT术后的修复有了保证。本文临床观察134例RCT术后短磨牙髓腔嵌体全冠修复,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陶瓷本身质地较脆,抗弯强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氧化锆陶瓷通过其相变增韧,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这一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全瓷修复体所存在的脆性问题。 目的:利用纳米氧化锆粉体和磷酸镧复合,初步探索制备新型可切削氧化锆陶瓷。探索牙科可切削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制备烧结特性。 设计:实验通过调整原料的成分、配比、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烧结方法,确定工艺参数,探索最佳的工艺方式。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实验室。 材料:3Y-TZP(3 mol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一次粒径≤50 nm,纯度99.99%,由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提供。磷酸镧,纯度99.99%,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湿法冶金部提供。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预初实验发现磷酸镧含量低于15%强度较高不易加工,而磷酸镧含量高于20%强度明显下降,故将体积百分数分别为15%,18%,20%的磷酸镧加入3Y-TZP(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采用冷等静压成型(200 MPa),在空气气氛中烧结,采用1 560 ℃,1 580 ℃,1 600 ℃烧结温度,制得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样品。 主要观察指标:用阿基米德法测试各温度下陶瓷体积密度、表观气孔率;用EZ-100万能试验机测试三点弯曲强度。 结果:①瓷体体积密度和表观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15%,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都随之升高,在1 600 ℃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77,5.42,5.39 g/cm3。表观气孔率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1 600℃时达到最低,分别为0.88%,1.21%,1.49%。表明瓷块的致密性逐步提高,3种烧结温度烧结的样品体积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抗弯强度: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样品在烧结温度为1 580 ℃前,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加;烧结温度为1 580 ℃时达到最高,分别(772.22±43.43)MPa,(216.03±25.20)MPa和(157.21±9.79)MPa;在1 600℃时抗弯强度反而下降。 结论:采用冷等静压(200 MPa)成型,空气中常压在1 580 ℃烧结,可以得到致密的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