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25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9篇
  4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Background.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acute renal failure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for improvement of patient care and 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 Methods. In order to identify mortality risks factors and validate general and specific predictive models for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324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tiliz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mortality risk factors. 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llowing models at referral to nephrologist and at initiation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PACHE II, SAPS II, LODS, and ATN-ISI. Organ failure was assessed by SOFA and OSF. Results. The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was 85%. The identified mortality risk factors were: age ≥ 65 yr, BUN ≥ 70 mg/dL, ARF of septic origin, and previous hypertension. Serum creatinine ≥ 3.5 mg/d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100 mm Hg, and normal consciousness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risk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all prognostic models was disappointing with unsatisfactory calibra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of mortality on the day of referral to the nephrologist and at initiation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onclusions. Cross-validation of prognostic models for ARF resulted in poor performance of all studied scores. Therefore, a specific model is still warranted for the 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 comparison of studies, and for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ARF patients, especially in the ICU.  相似文献   
82.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is a common inflammatory process contained within the lungs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non-hospital pathogens. Full resolution usually occurs with 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y.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develop severe CAP where there is failure to contain the local immune response. These patients can develop septic shock requiring 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CURB65 severity score is a rapid, objective way of predicting mortality and can be used to guide site of care decis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evere CAP permits pathogen-specific antibiotic therapy and provides epidemiological data. Complications include parapneumonic effusions and empyema. Outcome from severe CAP can be improved by prompt antibiotic therapy.  相似文献   
83.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量动态变化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入ICU后14 d内血小板计数(PLT)动态数据。以第7天PLT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20%为标准定义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CP),绘制ROC曲线评价PTCP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合并与未合并PTCP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30例,生存组118例,28 d病死率20.3%。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SOFA评分、高值D-二聚体(hD-dimer)占比、TCP、PTCP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入院5 d后死亡组PLT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第7、10、14天生存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P、SOFA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91及0.778。Logistic回归显示,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PTCP时28 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TCP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支/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7.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1支/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1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屋尘螨变应原的血清特异性IgE滴度、鼻腔气流、鼻孔解剖区面积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3.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吸气相和呼气相气流阻力、Der p1和Der p2血清特异性IgE滴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鼻孔解剖区面积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吸气相和呼气相气流阻力、Der p1和Der p2血清特异性IgE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鼻孔解剖区面积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0、IL-8和sICAM-1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0、IL-8和sI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降低鼻腔气流阻力,降低过敏性IgE抗体效价,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和ADL评分以及血肿量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与血肿量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和ADL评分及血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血肿吸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赵亮  史业东  邢飞  苏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51-2455
目的探讨胆清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胆清胶囊,3~5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石直径、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93.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右上腹疼痛评分、不思饮食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口苦咽干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右上腹疼痛评分、不思饮食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口苦咽干评分、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石直径均明显缩小,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结石直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清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缩小胆囊结石体积,缓解腹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2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液,10 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性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IL)-4、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显著改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周文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81-1884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 mg/次加入生理盐水2 m L,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咽痒和喘息急促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ET)水平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还可改善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穿龙骨刺胶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骨质增生患者17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89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骨肽注射液,2 mL/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餐前口服穿龙骨刺胶囊,6粒/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28 d。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5%、96.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麻木、疼痛、肿胀以及屈展困难等骨质增生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骨质增生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压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91%,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的5.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龙骨刺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增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