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的静脉主干或其分支部分被阻塞,从而阻断了静脉血液回流。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VO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 ''眼底表现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伴出血、渗出及水肿等。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RVO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后,黄斑区视网膜的细胞外液异常积聚所致[2]。黄斑区是决定视功能的重要部位,黄斑区受到损害常会出现视物模糊、遮挡、变形等。ME是导致患者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可继发于多种眼病,其中最常见的是RVO,其他全身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ME反复出现可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甚至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造成视网膜新血管生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etinal vein occlusion-macular edema,RVO-ME) 以针对并发症、减轻ME为主,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糖皮质激素、激光光凝、手术(玻璃体切除术、动静脉交叉鞘膜切开术、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非肖体抗炎药物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视频终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使用时间及频率逐渐增高,越来越多患者以眼部发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来门诊就诊。笔者运用珍珠明目滴眼液治疗这种视频终端综合征眼部不适症状,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患者43例,86眼,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为20-35岁,平均22.4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眼血散方及其拆方对兔眼积血的玻璃体中IL-1β的影响,探讨眼血散方防治玻璃体积血所致PVR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兔自体血注入玻璃体造成兔双眼玻璃体积血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眼血散全方(祛瘀化痰)治疗组、眼血散拆方祛瘀治疗组及拆方化痰治疗组,6周后,观察玻璃体积血情况,检测玻璃体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祛瘀化痰组及祛瘀组、化痰组与模型组比较,玻璃体积血均明显减轻,IL-1β含量亦明显降低,尤以眼血散全方组效果显著。结论眼血散全方及其拆方均能有效清除兔眼玻璃体积血,降低玻璃体中IL-1β的浓度,对PVR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而眼血散全方组比拆方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 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 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 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 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 结合文献报道, 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 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 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 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 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 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 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 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 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 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 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拟滋阴疏肝明目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湖北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65例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联合组33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滋阴疏肝明目方。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FL)积分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FL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T长于治疗前,泪液分泌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BUT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疏肝明目方,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具有治疗作用,突出了针药并用治疗眼病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利消障方治疗肝火炽盛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84眼)肝火炽盛型HSK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41眼)与对照组34例(43眼)。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利消障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28 d BCV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28 d FL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86.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消障方可有效改善肝火炽盛型HSK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损伤情况,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泪道激光联合逆行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我科采用泪道激光联合逆行插管术治疗38例42眼泪道阻塞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选择:选取上段泪道阻塞(泪总管以上);无炎症表现;冲洗针头不能深入达泪囊者.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38例42眼,男9例9眼,女29例33眼;年龄19~69岁;病程2个月~8年;单眼34例,双眼4例.泪点闭塞合并泪小管阻塞8眼,上泪小管阻塞2眼,下泪小管阻塞20眼,下泪小管阻塞合并泪总管阻塞12眼.其中25例有泪道探通治疗史,13例有KTP-Nd:YAG激光治疗史.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我科采用泪道激光联合逆行插管术治疗38例42眼泪道阻塞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病例选择:选取上段泪道阻塞(泪总管以上);无炎症表现;冲洗针头不能深入达泪囊者。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麻素(GT)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NC组、Model组、GT组(300 mg/kg GT)、H-89组(5 mg/kg PKA抑制剂H-89)、GT+H-89组(300 mg/kg GT+5 mg/kg H-89),每组12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双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A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第10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持续4 w。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障碍;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42斑块沉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cAMP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中p-PKA、p-CREB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Model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严重,Aβ42斑块沉积明显增多,IL-6、IBA-1水平明显升高,cAMP水平、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