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通过对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H(CFH)的半定量分析,探讨CFH在恶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人16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CFH的浓度,同时收集临床生化及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CFH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CFH水平与肌酐、尿液CF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786,P<0.01;r=0.508,P<0.05;r =0.705,P<0.01).结论 恶性高血压患者CFH可能参与其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α7烟碱型受体兴奋剂尼古丁、拮抗剂银环蛇毒素(d.BTX)对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取对数期胆管癌细胞,去血清培养12h,取200μL浓度分别为0.5X10^5、1.0X10^5、1.5×10^5、2.0×10^5/mL的胆管癌细胞加入Transwell上室,下室加入10%血清的RPMll640培养液600μL,于12、24、36、48h观察侵袭细胞数。结果随细胞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侵袭细胞数逐渐增加,但当浓度超过1.5×10^5/mL,时间超过36h后,侵袭细胞数增长缓慢,据此筛选出1.5X10^5/mL细胞浓度、作用时间36h用于后续实验。①取1.0×10^5/mL的胆管癌细胞加入Transwell上室,分为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尼古丁0、1×10^-2、1×10^-3、1×10^-4g/L,培养36h后0.1%结晶紫染色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侵袭细胞数。②取1.0×10^5/mL的胆管癌细胞加入Tran.swell上室,分为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尼古丁0、1×10^-2、1×10^-2、1×10^-2g/L,α-BTX分别为2、2、4、6μ/mL,培养36h后0.1%结晶紫染色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侵袭细胞数。结果单纯尼古丁作用后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增多,实验1、2、3、4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7.90±1.70)、(25.56±1.02)、(26.03±1.32)、(23.22±1.24)个,实验1组与后三组比较,p均〈0.05;尼古丁联合a-'BTX共同作用后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减少,实验1、2、3、4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6.89±1.27)、(18.16±0.89)、(18.20±1.46)、(18.15±2.01)个,实验1组与后三组比较,P均〈0.05。结论尼古丁可明显增强胆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α-BTX可明显抵消尼古丁所产生的促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变斫烟碱型受体活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分析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和语言交流功能分级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及分型明确,年龄在4岁以上能够配合检查的脑瘫患儿318例(痉挛型双瘫132例、四肢瘫27例、偏瘫32例、不随意运动型54例,共济失调型41例、混合型32例),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CS)、手功能(MACS)、交流功能(CFCS)的分级。用Spearman′s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的GMFCS、MACS和CFCS中每2个分类系统间的相关性和总的关联。结果脑瘫类型不同,GMFCS、MACS和CFCS三种功能分级系统的功能级别分布也不同,痉挛型双瘫、偏瘫的总体功能障碍最轻,而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功能受限最严重。三个功能分类系统的相同分级的总一致性为39.31%(125/318)。三种功能分级呈中度相关,在不同脑瘫类型间的相关程度也不同。GMFCS水平与MACS水平在四肢瘫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相关性最高(rs四肢瘫=0.95;rs不随意=0.93,P<0.05),在偏瘫患儿中不具相关性(P>0.05)。GMFCS水平与CFCS在偏瘫和四肢瘫儿童高度相关(rs偏瘫=1.00、rs四肢瘫=0.82,P<0.05),但是在双瘫患儿中不具相关性(rs=0.15,P>0.05)。MACS与CFCS在四肢瘫和混合型患儿的相关性最高(rs四肢瘫=0.86和rs=0.82,P<0.05),但是双瘫和偏瘫患儿中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脑瘫类型不同,三种功能分级系统的功能级别的分布不同,且三种功能分类系统在不同脑瘫类型的相关性也不同,其联合应用可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提供更全面功能框架的描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7例符合CSP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栓塞组),49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分别为(73±14)min,(50±12)mL,(4.9±1.8)d,(24±4)d.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分别为(92±15)min,(85±15)mL,(6.3±1.4)d,(23±3)d.栓塞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效果好,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重组慢病毒介导TGF-β3/BMP-2联合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软骨细胞分化,与TGF-β3单基因转染诱导其软骨细胞分化的效率作比较。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培养后通过重组慢病毒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组)、TGF-β3单基因(T组)、TGF-β3/BMP-2联合基因(TB组),培养14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OX-9、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在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2.07%)、白细胞表面抗原(HLA-DR,1.73%)均为阴性,透明质酸受体(CD44,82.79%)为阳性,荧光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多为多角形、方形或者类圆盘状,RT-PCR、Western blot结果均示T组、TB组SOX-9、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表达量均比空白对照组(C组)、N组高(P<0.05),且TB组表达量高于T组(P<0.01)。结论 TGF-β3/BMP-2联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其成软骨细胞分化,且联合基因转染效率高于TGF-β3单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CTA或DSA明确瘤周血管走形及肿瘤血供情况,发现肿瘤血运丰富,首先行颈外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然后经显微手术行脑膜瘤切除术,分析病人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等,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8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级)21例,次全切除(Simpson分级Ⅲ级)6例,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Ⅳ级)1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cow out scale,GOS)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8例,Ⅳ级19例,Ⅴ级1例。结论完善术前评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应用血管成像技术及栓塞术配合显微手术治疗血供丰富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对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预防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指导与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9.
背景: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目的:观察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分别加入0(对照组),0.1,0.2,0.4,0.8mmol/L浓度尿酸,诱导14,21d时行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计数成脂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成脂诱导14d后,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成脂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成脂细胞生成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成脂诱导21d后,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的抑制作用较诱导14d时更加明显(P〈0.05),同样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说明在体外尿酸能够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0.
背景: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目的:观察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分别加入0(对照组),0.1,0.2,0.4,0.8mmol/L浓度尿酸,诱导14,21d时行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计数成脂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成脂诱导14d后,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成脂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成脂细胞生成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成脂诱导21d后,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的抑制作用较诱导14d时更加明显(P<0.05),同样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说明在体外尿酸能够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