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32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06例EGC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ESD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病理及远期疗效。结果病灶整块切除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为(61.8±17.3)min,病灶平均直径为(2.7±1.3)cm。无内镜下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术中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5.7%,均于内镜下处理后好转,无外科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胃早癌74例: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19例,印戒细胞癌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例;7例标本存在基底部肿瘤侵犯,无切缘阳性病例,R0切除率为93.4%,R1切除率为6.6%。7例R1切除患者经内镜下二次切除后达到R0切除。5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4.7%,均接受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截至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期为34个月,3年生存率达97.9%。结论 ESD治疗EGC及癌前病变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疗效可靠等优点,且临床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300例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全遮盖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扩瞳法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经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8.0%),两组比较χ2=6.491,P=0.026;治疗前,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0.41±0.03)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41±0.05)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271,P=0.843);治疗后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92±0.12)优于对照组(0.75±0.13),两组之间比较t=5.923,P=0.033。结论相对于阿托品扩瞳法,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视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选择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肺部良性结节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常规CT与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记录CT特征。所有患者均完成CT扫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占比分别为81.0%、92.0%和8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14.0%与21.0%(P0.05)。结果观察组PP值与BP值分别为(67.44±21.45)ml/100ml.min与(80.49±16.33)ml/100ml.min,对照组分别为(99.38±14.56)ml/100ml.min和(42.54±13.09)ml/100ml.min,观察组螺旋CT扫描参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反映病情与病灶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缺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臭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神经功能评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美托洛尔、利尿剂、醛固酮抑制剂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6例在其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心率、BNP、心脏彩超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P〈0.05),在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和美托洛尔联用治疗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螺旋CT、核磁共振(MR)及手术证实],对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看右心、室间隔和右室壁的厚度及运动,观察右心系统、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处是否有血栓状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情况。结果16例患者,超声检出肺动脉血栓直接征象9例,右心房内检出条索样活动性血栓4例,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血栓3例,右肺动脉近端腔内示2例微动血栓,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患者三尖瓣不同程度反流,12例肺动脉收缩压6.93-12.40 kPa。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快速、便捷、无创的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方法3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组, A组患者(n=148)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患者(n=152)口服酚酞片加甘露醇,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范围及患者耐受性。结果 A组肠道清洁度Ⅰ级占72.29%,显著高于B组(49.34%)(χ2=12.683, P=0);A组肠道清洁度Ⅲ级占9.46%,显著低于B组(27.5%)(χ2=9.257, P=0.003)。A组肠道清洁范围为1度及2度者占比均低于B组(χ2=4.465、9.567, P=0.043、0.002),但肠道清洁范围达4度者占比(76.35%),显著高于B组(52.63%)(χ2=21.149, P=0)。A组患者耐受度达Ⅰ度者占比显著高于B组(χ2=66.074, P=0),而A组患者耐受度为Ⅱ度或Ⅲ度者占比均显著低于B组(χ2=15.506、43.412, P=0)。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良好,并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RA诊断标准的患者93例为RA组,其他自身免疫病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其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在RA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8.2%、78.5%、20.4%,特异度分别为60.8%、90.8%、96.7%,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特异度高于RF(P〈O.05);抗RA33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抗CCP抗体,特异度高于RF(P〈0.05),其特异度与抗CCP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8.0%。结论联合检测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4.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HD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MSE、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治疗中针灸联合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15~60 ml/d)和联合组(阿司匹林25~75 mg/d+乳果糖15~60 ml/d),各20例,比较两组心理测量评分变化、血氨水平、肝功能及 Child-pugh 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4%和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氨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乳果糖联用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好,优于单用乳果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