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与接受顺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接受含铂方案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直接测序法对患者外周血XRCC1第399位密码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分析各基因型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XRCC1399至少携带1个Gln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疗效不如Arg等位基因携带者(14.81%vs.42.86%,OR=0.24,95%CI为0.049 2~0.908 7,P<0.05)。结论:XRCC1 399多态性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2.
陈巍魏  夏莹子  李鹏 《肿瘤学杂志》2014,20(10):796-799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既往接受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41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130mg/m2(d1,8)单药化疗,每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1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3例(31.7%),疾病稳定(SD)21例(51.2%),疾病进展(PD)7例(17.1%),疾病控制率(DCR)82.9%,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脱发和腹泻等。[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较好,疾病控制率高,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赫塞汀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45例化疗组和42例赫塞汀联合化疗组,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和赫塞汀联合化疗组患者的CD3,CD4,CD4/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9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然而CD8、NK细胞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赫塞汀联合化疗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赫塞汀联合化疗组病情缓解34例,进展8例。化疗组病情缓解23例,进展22例。结论赫塞汀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抗癌疗效,但也会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4.
王地英 《检验医学》2012,27(12):1062-106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抑制法和酶水解法分别测定60例肝炎患者和48名肝功能基本正常者(AST≤50 U/L,对照组)的m-AS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m-AST/AST比值;通过外加胞浆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抗体试验,分析免疫抑制法试剂中存在的抗c-AST抗体不足问题。结果对照组免疫抑制法m-AST测定结果明显高于酶水解法(P<0.01);肝炎组则明显低于酶水解法(P<0.01)。由免疫抑制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在对照组和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由酶水解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肝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组免疫抑制法m-AST和AST的相关性(r=0.969)高于对照组(r=0.878);而酶水解法二者的相关性(r=0.856)则低于对照组(r=0.902)。在免疫抑制法外加抗c-AST抗体试验中,m-AST测定值随抗c-AST抗体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免疫抑制法试剂中抗体不足导致c-AST抑制不完全,m-AST项目特异性下降。使用m-AST/AST比值可以分析肝病的严重程度。规范免疫抑制法m-AST试剂中的抗体浓度、抗体稳定剂等因素有利于质量控制工作,提高m-AS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 39±9. 44)岁,对照组为40例健康正常人群,年龄(63. 53±8. 14)岁。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近端(包括FN、Troch、Ward、Total)骨密度;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AP、BGP、CTX;记录RA患者的ESR、CRP、关节肿胀及压痛数、RF以及CCP等情况。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类风湿关节炎组左侧股骨颈、整体髋骨BMD测量值较对照组减低(P0. 05);且类风湿关节炎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 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CRP、DAS28-ESR及CTX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相关(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18. 5 kg/m2(OR=0. 014),DAS28-ESR5. 1(OR=21. 433)及CTX0. 7 ng/m L(OR=25. 875)是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样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BMI、DAS28及CTX等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慢性子宫颈炎和95例ⅠA~ⅢB期子宫颈癌放疗前、后患者进行FHIT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FHIT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降低与子宫颈癌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χ2值分别为10.761、10.853、5.602,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前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0 %(18/50),明显低于放疗后的84.0 %(42/50)(χ2=2.271,P<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χ2=6.791,P<0.01)。放疗前后FHIT蛋白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表达者(93.75 %比41.27 %,70.83 %比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前χ2=28.729,P<0.05;放疗后P<0.05(精确概率法)]。结论 放疗前后FHIT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估子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0例,研究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诊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0.353mg/L,高于正常范围。高龄、LDH水平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临床分期晚、有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组D-二聚体水平由治疗前的0.425mg/L降低至0.1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D-二聚体水平由治疗前的0.263mg/L升高至0.6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为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S-1)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S-1单药化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化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34.3%,其中,初治者有效率43.5%(10/23),复治者有效率16.7%(2/12).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均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发生率低.治疗后26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15例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次为1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有效率、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1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13.3%),稳定6例(40.0%),进展7例(46.7%),中位TTP为3.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疲乏.结论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单药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