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中国人群中平均患病率已经达到8.2%[1]。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COP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它与患者住院风险增加、运动耐力下降及死亡率增加有关[3-4]。目前,对于COPD并发PH(COPD-PH)除了积极干预原发病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5]。中医药对防治COPD-PH具有一定疗效,越来越受到医疗界重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全国名老中医王会仍主任中医师协定方保肺定喘颗粒对气虚痰瘀型COPD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陈学奇教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3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学奇名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例的处方,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164个处方,156味药物,性味以温平、甘辛为多,出现频次和频率较高的中药为炒白芍、仙灵脾、杜仲、续断片、黄芪、香附、炙甘草、当归等。结论:陈学奇名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注重运用“和法”调经。  相似文献   
10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逐渐降低,骨微观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骨折是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中医古籍中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的记载,医家多将其归入“骨痿”范畴[1]。骨折的发生不会出现在骨痿的早期,而是随着病情加重,骨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以往对于骨痿病机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脏腑虚衰及瘀血对疾病所产生的影响[2-3],但在实际临床中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更为复杂且严重。通过总结古今医家对骨痿病机的认识,笔者提出“内毒入骨”这一新的理解,从“内毒”论治骨痿以拓展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沉默环指蛋白2(RNF2)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迁移、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siRNA-RNF2转染PANC-1细胞沉默RNF2表达,同时设立转染无义序列(siRNA-NC)的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mock)。荧光定量PCR检测RNF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NF2和p53表达;MTS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相比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RNF2在胰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转染siRNA-RNF2的PANC-1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NF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增殖被抑制(P<0.05);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则降低(P<0.05)。此外,转染siRNA-RNF2显著下调PANC-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siRNA-RNF2特异性下调胰腺癌细胞RNF2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结果提示RNF2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HD)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DMED大鼠模型,通过阿扑吗啡实验筛选DMED大鼠。将36只DMED大鼠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BHD组,每组9只。另取9只同月龄SD大鼠作为正常组。低、中、高剂量BHD组分别给予12.8、25.6、51.2 g/(kg·d)BH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量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及IC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勃起功能;Masson染色检测海绵体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阴茎海绵体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阴茎海绵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P峰值、AUC/MAP、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平滑肌/胶原纤维、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BHD干预后ICP峰值、AUC/MAP、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平滑肌/胶原纤维、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TGF-β1、RhoA、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BHD可有效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阴茎海绵体纤维化、维持其平滑肌含量以及抑制RhoA/ROCK2信号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4 例肝肾阴虚型PMOP 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及常规治疗组各52 例。穴位贴敷组有2 例失访,实际纳入50 例;常规治疗组1 例因个人原因退出试验,实际纳入51 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盖三淳与钙尔奇D300 联合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比较2 组治疗6 个月骨密度(BMD) 值、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BMD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常规治疗组BMD 水平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及步履困难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腰膝酸软及步履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贴敷组腰背疼痛及步履艰难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穴位贴敷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SF-36 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ODI 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缓解作用,可缓解腰背部的疼痛感,改善其功能障碍,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阿来替尼治疗晚期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110例,接受阿来替尼600 mg po bid治疗,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多个临床因素与阿来替尼疗效的关系;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3.6%,疾病控制率(DCR)为100.0%。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者ORR显著高于PS评分2分及以上者(P<0.05),使用阿来替尼一线治疗者ORR较二线及以上治疗者显著升高(P<0.05),克唑替尼耐药患者ORR较未使用过克唑替尼者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S评分(OR=0.28,95%CI:0.07~1.05,P=0.059)、阿来替尼治疗线数(OR=0.56,95%CI:0.09~3.45,P=0.529)及是否克唑替尼耐药(OR=0.46,95%CI:0.08~2.50,P=0.367)均不是ORR的独立影响因素。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未达到。阿来替尼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2%,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包括胆红素升高和贫血各1例;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阿来替尼治疗晚期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8.
项菁  斯锦棐  宋正波 《肿瘤药学》2022,12(5):549-559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可有限地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结果仍不够理想。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提升,靶向和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从中获益。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肿瘤新药,包含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高效细胞毒药物和高稳定性连接子,兼有传统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作用和抗体药物的精确靶向性。目前,不少针对肺癌ADC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正在开展。本文就ADC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 ematosus,SLE)的临床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建立处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核心治疗药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核心药对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16例医案纳入研究,关联分析后发现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是治疗SLE的核心药对;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该药对后共获得115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hub基因网络发现STAT3、MAPK1、AKT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可能是核心药对治疗SLE的关键疗效靶点。结论 SLE关键病位在肝,病机以“热毒、阴虚、血瘀”为主,治疗上以调肝、清热、滋阴、祛瘀为要,并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为核心治疗药对,该药对的关键疗效靶点可能是STAT3、MAPK1、AKT1和IL-6通路。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