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完善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巩固防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于2015-2018年对扬中市指南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螺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等监测。结果 2015-2018年,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8.10 hm2、0.27只/0.1 m2降至2.72 hm2和0.07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清学血吸虫病筛查2 034人·次和858人,血检阳性率为0.59%~1.9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共检测羊7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未发现牛等其他家畜养殖;在有螺区域内未发现野粪。结论 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有钉螺孳生,应进一步加大对钉螺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2.
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和卫生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扬中市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DOTS策略,对全市涂阳肺结核病人开展全面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扬中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2005年至2010年对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6.43hm2、42.17%、1.27只/0.1m2、0只/0.1m2、1.81%,2010年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6.43hm2、3.92%、0.02只/0.1m2、0只/0.1m2、0.51%。2010年与2005年相比,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下降了90.70%、98.43%、71.82%。结论 2005年至2010年扬中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江滩综合治理、传染源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通过社区慢性咳嗽患者线索调查主动发现肺结核病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江苏省扬中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5个镇21个村的15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入户询问的方法筛查出有连续咳嗽3周以上病史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然后对他们进行痰涂片和X线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33549人中发现有慢性咳嗽史的可疑症状者170名,罹患率5.1‰(男性6!1‰,女性4!1‰)。随年龄增加,罹患率相应增加,65岁以上人群的罹患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可疑症状者中152人参加了痰涂片检查,痰检率为89.4%,128人参加了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率为75.3%。新发现8例肺结核患者,可疑症状者结核病检出率为5.2%(男性7.9%,女性1.6%)。8例新发现肺结核病例中,X线检查阳性而痰涂片阴性的有4例,痰涂片阳性而X线检查阴性的1例,两种筛查方法均阳性的3例。比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和本次咳嗽就诊史等主要特征对可疑症状者参加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的影响情况,未发现2组人群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可疑者筛查结合痰涂片和X线确诊的方法是目前农村主动发现结核病传染源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提高可疑症状者的就诊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扬中市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以来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2006年扬中市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年间扬中市共发现疟疾患者101人,本地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75.2%,输入性病例占24.8%,近10年来输入性病例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扬中市疟防成果巩固,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扎实有效,但流动人口的疟防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6.
蛲虫病是儿童常见寄生虫病。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的场所,容易发生蛲虫感染。为了解扬中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状况,2 0 0 3年10月在3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内容 调查3所幼儿园2~6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及幼儿园儿童玩具、桌椅、被褥等蛲虫卵污染情况。1.2 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取法,在儿童的肛门部位以及玩具、桌椅、被褥等采样制片,镜检蛲虫卵,并进行感染度分级。虫卵1~10个为Ⅰ°,11~2 0个为Ⅱ°,≥2 1个为Ⅲ°。2 结果2 .1 蛲虫感染情况 3所幼儿园共有儿童13 49人,实查12 68人,查出蛲虫感染4人,感染…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及趋势,并探索人口与非人口因素在其中的贡献。方法分析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计算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扬中市2002-2015年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98.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0.47/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而胃癌在其中死亡率最高。死亡率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心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是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人口因素阻碍扬中市慢性病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死因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分类,应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扬中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死亡率为72.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7.05/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4)、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2)。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0.50%)、循环系统疾病(31.40%)、呼吸系统疾病(8.88%)、损伤和中毒(5.51%)和其他类疾病(4.58%)。其中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无明显升降趋势(P>0.05);PYLL前5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扬中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对人群生存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损失也最大,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掌握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镇江市扬中市石城村和丹徒区三洲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石城村和三洲村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面积、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8.4%、0、0、71.8%和70.4%、100%、100%、81.5%,2个监测点连续6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结论 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下一步应加强江滩有螺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0.
摘 要:[目的] 分析1991~2012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扬中市恶性肿瘤监测和生命统计的资料,描述和分析食管癌的发病率。[结果] 1991~2012年扬中市新发食管癌病例6435例,其中男性3400例,女性3035例,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8,P<0.001);粗发病率为106.08/10万(男性113.03/10万,女性99.24/10万),标化发病率为63.74/10万(男性67.99/10万,女性59.71/10万);趋势χ2检验显示,粗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标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下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1991~2012年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始终维持在90/10万以上的高水平,4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有关卫生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干预、环境治理,以完善当地食管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