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303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8篇
  5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色谱柱为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调pH 3.5)(体积比60:40),右旋布洛芬检测波长264nm,左旋体检测波长为351nm.结果本法能有效地分离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的左旋体及有关物质.结论 方法简便,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东升医院门诊就诊的卡波肉瘤患者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问卷测评、心理干预,并检测心理干预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结果 30例卡波肉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前后SCL-90、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卡波肉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配合适当的临床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抗逆转录病毒方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联合奈韦拉平(NVP)治疗20例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将其分为A组(进口药)、B组(国产药)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指标为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A组中2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值明显下降,A组比治疗前下降2.12lg拷贝/ml,B组比治疗前下降2.55lg拷贝/ml。A、B两组分别在4.3个月和2个月时,均检测不到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逐渐升高,由治疗前A组(231.50±156.02)/mm3、0.25±0.21,B组(49.60±45.41)/mm3、0.07±0.05,上升至治疗后A组(423.70±225.79)/mm3、0.46±0.31,B组(186.00±92.47)/mm3、0.20±0.11。两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HIVRNA降幅、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增幅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200/mm3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升高的绝对值明显高于CD4<200/mm3者。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该药物组合能够很快地使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有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84.
目的:针对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在医院应用和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和探讨基于维基技术的知识管理方案。方法秉承开放式垂直型专家维基系统的建设思路,利用开源软件HDwiki搭建系统架构,根据分类编码和手术分级的工作需要设计维基模板,批量导入现有的数据库资源,合理配置专家、编码员、医务人员、知识管理员的维基使用权限,建立和推行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维基百科的运作规则和机制。结果开放式垂直型专家维基系统实现了手术分级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动态对应,提高了病案编码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获取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知识的效率,节约了专家编码答疑和词条评审的时间。结论维基技术弥补了以往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软件和应用模块的不足,为医院病案编码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协作性、开放性、便捷性的手术操作分类及手术分级管理百科全书,促进了病案信息技术“浅知识”向“深知识”传递,“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首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91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39例、女52例,中位年龄50(33, 62)岁,分析9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例,咳嗽57例,以干咳为主(39例)。首次HRCT有24例COVID-19患者呈阴性表现,67例HRCT有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65例、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50例、间质间隔增厚47例、斑片影42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双肺弥漫分布的2例,多发57例,单肺叶出现8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6例,肺下叶分布为著39例,上叶为著7例,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的有13例。结论 广州地区COVID-19早期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及下肺野多见,多有肺间质间隔的增厚,广州地区COVID- 19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部分确诊患者首次HRCT呈阴性表现,对于HRCT呈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频率(RR)、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肺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理指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变应对方式,提高睡眠质量,修复损伤肺功能。  相似文献   
88.
总结艾滋病流行现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对保护隐私权的需求以及现有法律对PLWHA权利、义务的规定。发现艾滋病流行控制效果不理想,PLWHA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其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面临的处境使他们更注重隐私权的保护。为了在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前提下保护PLWHA的隐私权,提出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与保护PLWHA的隐私权结合起来,社会应给予PLWHA群体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同时加强全民艾滋病防护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89.
艾可清胶囊对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的增效减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通过对7例接受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加用艾可清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观察,考察中药复方制剂艾可清胶囊辅助HAART治疗增效减毒作用。方法:7例HIV/AIDS患者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艾可清胶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体重,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movsky Score),并检测HIVRNA定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HIV复制得到有效控制;CD4、CD8、CD4/CD8在加用艾可清胶囊后3个月及6个月均较疗前升高,其中CD4细胞计数与CD4/CD8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P〈0.01、P〈0.05;CD4/CD8疗后6个月与疗后3个月相比P〈0.05。患者的积分1、积分2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及肝功能有改善的趋势。结论:艾可清胶曩显示出与实验室研究结果相符的对HAART疗法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三种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 比较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中三种常用的血浆置换与吸附方式,探讨重型肝炎早期救治中人工肝支持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三组共90例慢性重型肝炎(乙型)早期患者,均经2周4次不同方式的人工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反弹、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变、不良反应(过敏、肝性脑病、球结膜水肿、呃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常规的改变、血氨的变化等)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血浆置换组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效果好,但黄疸反弹高,不良反应多;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黄疸反弹幅度小;单纯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具有一定的退黄作用.结论 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具有退黄效果好,黄疸反弹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人工肝介入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救治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