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前,需详细了解肝脏及肝脏肿瘤的血管准确解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后处理技术成熟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A在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fistula,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10-01-2015-10-0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90例PLC患者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临床资料,评价HAPVF和肝动脉-肝静脉瘘(hepatic artery-hepatic vein fistula,HAHVF)发生率及其与肿瘤大小、部位和肝硬变程度的关系;肝外供血动脉与毗邻肿瘤的关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PLC血管异常的准确性.结果 90例PLC患者中,共发现HAPVF 48例,发生率为53.3%,其中A组0例,B组5例(10.4%),C组17例(35.4%),D组26例(54.2%);中心型28例(58.3%),周围型20例(41.7%);Child-Pugh A级34例(70.8%),Child-Pugh B级12例(25%),Child-Pugh C级2例(4.2%).HAHVF 4例,发生率为4.4%.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肝硬变程度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SCTA共检出HAPVF 45例,中央型28例,准确率为100.0%(28/28);周围型17例,准确率85.0%(17/20);总体准确率为93.8%(45/48),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7,P>0.05.19例患者存在24条肝外供血动脉,均发生于C组和D组,周围型和中心型分别为 87.5%和12.5%,MSCTA发现22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7,P>0.05.结论 MSCTA技术可准确显示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肿瘤大小及肝硬化分级是肝动-静脉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外供血动脉多发生于块状型、巨块型且位于多肝脏边缘区域的肝癌.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子宫颈癌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常用的放疗技术有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3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毒副作用、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差异,从而找出一种更佳的放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9-01-10-2015-07-10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341例宫颈癌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分为IMRT组患者128例、3D-CRT组患者77例和CRT组患者136例.IMRT组PTV 50.4~54 Gy,3D-CRT组PTV45~50.4 Gy,CRT组处方剂量DT41.4~45 Gy.体外放疗同时给予化疗.随机选取10例患者重新制定IMRT计划、3D-CRT计划和CRT计划.采用SPSS 22.0统计软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靶区剂量、急慢性毒副作用、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IMRT计划、3D-CRT计划和CRT计划的OAR受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F=1 070.038,P<0.001;股骨头F=103.277,P<0.001;小肠F=208.677,V=13.776,P<0.001;膀胱F=303.481,V=13.330,P<0.001;直肠F=230.452,V=13.272,P<0.001.3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059,P<0.001.IMRT组与3D-CRT组比较,Z=-11.096,P<0.001;IMRT组与CRT组比较,Z=-14.281,P<0.001;3D-CRT组与CRT组比较,Z=-12.40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急性消化道反应(χ2=11.848,P=0.003)、泌尿系统反应(χ2=10.390,P=0.006)、骨髓抑制(χ2=14.154,P=0.001)、慢性消化道反应(χ2=19.242,P<0.001)、泌尿系统反应(χ2=15.67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靶区内外转移率比较显示,IMRT组靶区内复发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327,P=0.070),靶区外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0,P=0.504.3组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中IMRT组较CRT组明显提高(P=0.013),IMRT组较3D-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3D-CRT组较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3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其中IMRT组OS较CRT组明显提高(P=0.008), IMRT组较3D-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3D-CRT组较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将宫旁受侵、淋巴转移、深肌层受侵、脉管癌栓、靶区内外转移进行多因素分析,深肌层受侵是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47,HR=2.362,95%CI为1.013~5.508.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患者,IMRT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IMRT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OAR受照射剂量降低,靶区剂量明显提高,毒副作用减少,靶区内复发率有降低趋势,总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73.
食管癌放疗穿孔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而食管穿孔是食管癌放疗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多数患者短期内死亡.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食管癌放疗穿孔防治的研究进展,提高对食管癌放疗穿孔的认识,以改善其生存及预后.方法 应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检索系统,以“食管癌、食管恶性肿瘤食管穿孔、瘘、放射治疗、放疗、近距离放射疗法、腔内放疗、诊断、预防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6-2016相关文献,共筛选出51篇高度相关文献.结果 食管癌放疗穿孔的高危因素有T4期、二程放疗等,应注意密切监测放疗反应,谨防穿孔.出现胸痛、呛咳和发热等症状时可通过食管X射线检查、食管CT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据情况予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 食管癌放疗穿孔可防可治,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密切监测放疗不良反应,重视放疗穿孔的预防,一旦发生穿孔,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5%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本研究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02-01-2011-10-31梁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18例)和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31例)临床分期Ⅱ/Ⅲ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新辅助化疗组术前接受3个周期的XELOX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予以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切除率、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8%(21/26),临床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1% (6/26),手术R0切除率为92.3%,对照组手术R0切除率为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新辅助化疗组术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和80.8%,对照组分别为65.2%和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和安全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5.
李盼盼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2016,26(12):1031-1036
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关于活检示踪剂的研究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核素及二者的结合,但这两种示踪剂存在的某些不足导致发达国家仅有60%的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国仅占约5%,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少。近年来,各种新型示踪剂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吲哚菁绿、使用微气泡的对比增强超声和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等。该文回顾了这三种物质的特性及作为示踪剂的相关研究,这些新型示踪技术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实验以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6.
CT、MRI、PET-CT等现代影像学设备使肝细胞癌GTV的精确勾画成为可能,通过比较术后病理亚临床病灶、影像及临床指标等有助于CTV精确勾画,放疗辅助技术(如4DCT、腹部压迫、自主呼吸控制和呼吸门控等)可缩小ITV。真空袋和体膜固定可减小摆位误差,减小PTV和避免或减少照射误差。通过这些方法使肝细胞癌放射治疗的靶区缩小、剂量提升和并发症降低得以实现。本文就肝细胞癌外照射放射治疗靶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 (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 (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0至pN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1a至pN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2a至pN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3a至pN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究在胫腓骨癌痛患者干预时,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胫腓骨癌痛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干预,观察组则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在无差异的基础上,用药24 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1.68±0.3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11±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癌痛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0.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 15%~20%,并且近年来所占比例具上升趋势\[1-2\],局限期病例不足 1/3\[3\]。化放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笔者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肿瘤医院 2003年1月至 2008年6月间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例,总结放化疗疗效以及评价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