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科学   409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54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干扰素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梯度浓度的干扰素(IFN-α)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和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ut及15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直接作用。方法:以MTT法测定梯度浓度的IFN-α对两种淋巴瘤细胞株Daudi、Jurkat增殖作用的影响,以DNA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术,电镜观察测定IFN-α对淋巴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采用瘤内注射IFN-α联合化疗治疗15例耐药的难治性淋巴瘤。结果:低浓度亚IFN-α对DaudiJurkat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IFN(10000U/ml)可显著抑制两种细胞增殖,且有时间相关性。高浓度的IFN-α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15例患者CR5例,PR7例,有效率80%,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IFN-α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有显著时间,剂量依赖性。局部应用IFN-α联合化疗是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对拟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及其供者,供受者为母子关系15例,父子关系10例。采集供受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SSP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HLA-DRB1位点,并计算母胎微嵌合阳性率。随机选取经巢式PCR-SSP证实嵌合阳性和阴性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患者各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重复检测,并与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这8例患者分别与其亲缘供者和HLA完全不相合无关第3人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并计算增殖指数(SI)。结果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可高达0.001%,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巢式PCR-SSP检测显示,在母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40%(6/15),而在父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0。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FISH技术相比明显增高,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8)和12.5%(1/8)。MLR检测显示,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SI分别为(0.949±0.023)、(1.320±0.095),嵌合阴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PBMC的SI分别为(1.133±0.036)、(1.245±0.069);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与嵌合阴性患者相比明显降低(P=0.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其对无关第3人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P=0.003)。结论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临床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大系列研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和白血病前期的基础上,对31例恶性肿瘤患者骨髓进行血液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骨髓有与白血病前期骨髓相似的病态造血(Myelodysplasia)和相关基因异常即c-erbB基因重排、扩增和c-erbA缺失。它们不仅同骨髓红系病态造血相关,也同巨核系病态造血相关。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及其相关基因异常可能代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早期病变。而c-erbB重排及其相关的骨髓巨核系异常增生可能是肿瘤发病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患者味觉改变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中文版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发生率为54.9%;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总分为7.60±2.57,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与生活质量量表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部分症状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面对维度与整体味觉改变总分呈负相关,屈服维度与不适症状和味觉异常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发生率较高,处于中重度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味觉改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肺癌介入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医院接收的78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试验组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术后,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制定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配对研究方法对168例医院感染癌症病作168名对照病例进行了配对调查。结果:(1)抗肿瘤经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癌症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X^2=107.02,P〈0.01,OR=13.6,95%CI7.16~21.78)。(2)各种介入性检诊或治疗手段的应用也是造成癌症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flk-1、flt-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flk-1、fl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88.3%、80.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包膜、瘤栓、直径大小均有相关性.结论:VEGF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细胞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越强,并且VEGF与flt-1/flk-1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应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9(CK19)RT-PCR检测法提高其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73例,其中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的29例,对前哨淋巴结(SLN)进行了CK19 RT-PCR检测.采用专利兰进行SLN识别.RT-PCR法检测CK19 mRNA表达.结果:SLN识别成功67例,成功率为91.8%(67/73).对上述67例的SLN转移的常规病理诊断的敏感度68.8%(22/32),准确率85.1%(57/67).在行CK19 RT-PCR的29例中,检测出常规病理未检出的微小转移病例8例.敏感度90.0%(18/20),准确率93.1%(27/2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CK19 RT-PCR检测SLN的微转移,可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或CT检查诊断困难的患者行菲立磁增强MR检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增强前后T1WI及T2WI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变化的显著性.结果:增强后肝脏实质T2WI信号明显降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变化不同.病变的检出量增加,显示更清楚.结论:菲立磁增强MR检查可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7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  张燮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2):699-70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首发症状以内眼血尿最常见.B超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27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42.2%.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