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科学   409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54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田洁 《护士进修杂志》2016,(10):916-9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造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住院的泌尿造口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采用CNP的患者在焦虑状态、自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CNP对泌尿造口患者进行路径化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Dyna CT与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使用SIEMENS Artis Zeego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和图像采集进行前列腺动脉栓塞的38例患者,用Dyna CT技术明确前列腺癌供血动脉与其他侧支的情况,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指导进行安全性的前列腺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38例患者经两名高年资主任医师指导分别进行前列腺癌动脉栓塞术。Dyna CT联合DSA确认前列腺动脉65侧,比例达85.5%(65/76),其中24例患者显示双侧前列腺动脉,10例确认单侧前列腺动脉;前列腺动脉开口起源于髂内动脉38条,起源于闭孔动脉11条,起源于膀胱下动脉9条,起源于阴部内动脉5条,起源于直肠下动脉2条。利用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完成前列腺动脉栓塞89.2%(58/65),其中24例患者完成双侧栓塞,10例完成单侧栓塞,4例因血管迂曲不能进行超选择栓塞。结论 Dyna CT联合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前列腺优势供血动脉,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李琳 《医疗装备》2021,(1):90-91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接收的82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黏膜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口腔黏膜保护,试验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比较两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口腔pH及口腔唾液流量。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射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及口腔唾液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黏膜反应,改善口腔环境。  相似文献   
105.
早期胃癌有其独特的行为特点,治疗的诸多方面都存在争议与共识。既往早期胃癌治疗以传统追求肿瘤根治的开腹标准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提高以及外科手术器材的进步,针对早期胃癌所实施的外科治疗逐步转变为以内镜及腹腔镜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以及在肿瘤根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以改善治疗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早期胃癌的治疗模式呈现多学科化、精准化特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早期胃癌病人,内镜治疗是首选,其微创优势更加明显。对于非内镜治疗适应证的病人,内镜与腹腔镜的双镜联合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标本中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727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手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分拣方式分为精细淋巴结分拣组和区域淋巴结分拣组,分析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淋巴结送检数目明显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在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相同的情况下,精细淋巴结分拣组送检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也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此外,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淋巴结分拣组r=0.181,P=0.023;区域淋巴结分拣组r= 0.227,P < 0.001),且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的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之间相关性弱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患者。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精细淋巴结分拣可以提高送检淋巴结数目,提供精确的术后淋巴结分期,减少分期迁移,可以在临床上规范性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以药物重整为基础的围手术期药学监护服务模式,为促进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本院2017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全部肿瘤患者的择期手术病历2057例,统计患者基础疾病用药和既往化疗用药情况,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指南、文献,整理所涉及药物的围手术期药物重整核查要点,建立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药学监护流程。结果 在2057例择期手术肿瘤患者中,术前因基础疾病长期使用的药物共13类,接受的抗肿瘤治疗药物7类。根据药品说明书、指南及文献,明确以上药物在围手术期的药物重整核查要点。参照药物重整基本步骤与核查要点,建立以药物重整为基础的围手术期药学监护流程,即获取完整用药史、整理治疗药物清单、分析和分享治疗药物清单、围手术期药学监护和出院药物重整。结论 以药物重整为基础的药学监护模式,能为围手术期肿瘤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监护流程,提高药学监护质量,保障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于麻醉诱导环节注射丙泊酚前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于手术结束时注射氟马西尼。B组患者于麻醉诱导环节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气管插管成功后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术期认知功能麻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分、诱导后2小时、苏醒时的BI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3分、插管时、诱导后1小时,A组患者BIS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3天及7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小时,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有发生术中知晓的风险,而在麻醉诱导环节加用咪达唑仑有助于延长较好麻醉深度的维持时间,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风险,同时增强麻醉的可控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9.
目前肝细胞肝癌的治疗策略尚未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迫切需要对肝细胞肝癌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新的治疗途径。细胞外基质硬度变异可影响细胞的行为,其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细胞的行为。异常的细胞外基质机械传感与许多病理变化相关,包括肝脏疾病、衰老和纤维化,其与组织形态和基质组成的变化相关。未来需详细描微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细胞感知和所对应的分子步骤,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稳态机制和人类疾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危患儿预后差,且手术及放化疗等主要治疗手段的疗效已经达到平台期。靶向治疗以其可靠的疗效和轻微的毒副反应成为目前最受关注和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 )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其异常与多种儿童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LK 的异常形式主要包括基因融合、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增加。随着ALK 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针对ALK 异常的靶向治疗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ALK 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的异常以及与其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