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近年来,随着姑息治疗学科的不断进步、发展, 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指南[1]已逐步被各级医师所掌握,80%~90%[2-3]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0%~20%[4-5]患者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癌痛,仅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6]和(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7].尽管这部分患者仅占癌痛患者的1/10~1/5,但难治性癌痛却是我国癌痛治疗的一个"软肋",其对医患的困扰超过其他疼痛的总和,成为医生、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为规范国内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过程,提高癌痛治疗领域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难治性癌痛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难治性癌痛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修订,最终撰写完成《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鉴于国内外可供参考的资料尤其是前瞻性资料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希望专业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补充修订.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亲环素A(cyclophilinA,CyP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形成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对CyPA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与MM发生、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骨髓标本及细胞培养上清中CyPA水平。不同浓度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刺激MM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ARP蛋白裂解评价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冒烟型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CyPA浓度逐渐升高,至MM达最高值,患者治疗后CyPA浓度明显下降。CsA处理MM细胞后,CyPA分泌减少,随时间延长细胞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逐渐减弱,PARP蛋白裂解增加、细胞凋亡增多。  结论  随MM恶性程度增加,骨髓中CyPA浓度显著升高,经治疗缓解后CyPA浓度显著下降,CyPA介导的细胞增殖在MM致癌机制中可能起关键作用。CsA作为CyPA作用的抑制剂,具有促进细胞凋亡、阻碍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免疫抑制作用的CsA衍生物可能是潜在的MM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3.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下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癌在早期阶段即被发现。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早期胃癌在内镜下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EGC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5年总生存率可达90%;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成本低等特点。ESD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就ESD在EGC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究乳腺癌中miRNA-34b/c-5p对神经激肽1受体-截短型(neurokinin1 receptor-truncated,NK1R-Tr)表达的影响及miRNA-34b/c-5p和NK1R-Tr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RNA-34b/c-5p及NK1R-Tr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中miRNA-34b/c-5p对NK1R-Tr表达的影响,采用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34b/c-5p及NK1R-Tr对MDA-MB-23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及MDA-MB-231和MCF-7细胞中,miRNA-34b-5p和miRNA-34c-5p与NK1R-Tr表达呈负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NK1R-Tr的相对表达量为5.7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相对表达量为4.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过表达miRNA-34b/c-5p及敲低NK1R-Tr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P<0.001)。  结论  乳腺癌中miRNA-34b/c-5p与NK1R-Tr表达呈负相关,且miRNA-34b/c-5p和NK1R-Tr可能成为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以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但仅对部分肿瘤患者有效,因此亟待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和预测 指标。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关键分子。T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中经历了TCR基因重排,形成了TCR高度多样 性,体内所有TCR类型与数量组成TCR组库。借助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可得到特定时期肿瘤患者TCR组库的信息,如TCR多样 性、克隆性等特点,为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线索。二代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 大地扩展了TCR组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地促进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本文通过对TCR组库测序应用领域、测序 方法及其统计学评估指标进行综述,展示了TCR组库检测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潜能,为个体精准化肿 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7.
赵海丰  阚育田  王鑫源  张翼鷟 《天津医药》2018,46(10):1131-1134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 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 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 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miRNA在ITP 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针对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路红  季宇  张迎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0):1056-1060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依然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从治疗前受益人群的选择,治疗中方案调整,治疗后残留肿瘤负荷的评估,每一阶段的准确实施均为乳腺癌NAC整体策略成功的关键。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仅能提供治疗过程中肿瘤形态学变化信息,同时能够提供功能学信息,实时反映肿瘤异质性的演化特点,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全程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RI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NAC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NAC的有效率,有助于实现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89.
刘梅  张敏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9,47(4):409-413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化疗对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预 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 208例ⅡA~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其中 81例患 者术后行补充化疗(补充化疗组),127例未行补充化疗(未补充化疗组)。分析 2组患者 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 率及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40 个月,全组无病生存率为 76.9%(160/208),3 年总生存率为 88.9%(185/208)。补充化疗组较未补充化疗组无病生存率提高(87.7% vs. 72.4%,P<0.05)。补充化疗组和未补充化 疗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4.2%和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 激素受体(PR)状态、HER-2状态及术后补充化疗情况是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补 充化疗(HR=2.044,P=0.033)和 HER-2阳性(HR=3.418,P<0.001)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补充化疗可提高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HER-2阳性 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对 1~3个腋窝淋巴结(ALNs)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局部复发及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术后放射治(PMRT)的个体化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就诊的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1~3个ALNs阳性)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LRR)、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LRR及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和三阴型分别为229、196和 6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 75个月(5~115个月),对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三阴型 5年 LRR高于非三阴型,5年DFS和OS均低于非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在Luminal A型和Luminal B(HER-2阴性)型之间5年LRR、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pT2分期和三阴型是LRR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伴1~3个ALNs转移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对于LRR较高的年龄≤35岁、pT2分期及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推荐行PMRT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