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  探讨miR-520c-3p对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生物样本库11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RT-qPCR检测miR-520c-3p及靶基因Rab22a mRNA的表达。Transwell检测肺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预测miR-520c-3p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并结合Western blot及挽救实验验证miR-520c-3p和Rab22a的调控关系。  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miR-520c-3p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且高表达提示预后更好。miR-520c-3p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挽救实验表明,miR-520c-3p靶向负调控Rab22a的表达。  结论  miR-520c-3p在肺腺癌中低表达,并通过靶向负调控Rab22a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2.
刘婷  赵华  魏枫  王扬  任秀宝 《天津医药》2018,46(9):937-941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和N1(HMGN1和HMGB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 91 例 NSCLC 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标本胞浆中 HMGB1 和HMGN1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表达率。分析HMGB1和HMG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HMGB1和HMGN1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1例患者中HMGB1和HMGN1细胞胞浆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6/91)和31%(28/91),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319,P<0.001)。晚期NSCLC(Ⅲ~Ⅳ期)的HMGN1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NSCLC(Ⅰ~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HMGN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HMGN1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稍劣于低表达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GN1可能成为一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 pGGN)的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IA)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术前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CT上表现为pGGN,且术后病理证实为MIA和IA的101例(103枚pGG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pGGN分为MIA组(n=47)和IA组(n=5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定量参数和CT征象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IA的模型。以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和独立预测因子诊断效能,诊断效能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  与MIA组相比,IA组形状多表现为不规则(P=0.034),且更易出现胸膜牵拉征(P=0.005)、空气支气管征(P=0.001)及血管异常征(P<0.001)。IA组结节大小(P<0.001)、常规120 kVp图像的CT值(CT120 kVp, P=0.001)及40~200 keV单能量图像的CT值(CT40~200 keV, P≤0.003)均高于MIA组,而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 Eff-Z)低于MIA组(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大小(OR=1.435,95%CI:1.204~1.709,P<0.001)和CT200 keV(OR=1.011,95%CI:1.005~1.016,P<0.001)是预测IA的独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达到0.855,灵敏度为0.661,特异度为0.957,且AUC显著高于结节大小(P=0.046)和CT200 keV(P=0.002)。  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鉴别表现为pGGN的MIA和IA具有重要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进展对肿瘤组织病理标记物的精确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病理(digital pathology,DP)的发展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在肿瘤组织病理图像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算法能够将DP图像与计算机分析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定量评价肿瘤组织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AI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发展,并以目前研究相对广泛且与临床诊疗密切相关的分子病理指标Her-2、Ki-67及PD-L1的图像分析为具体案例,重点阐述了当前AI在肿瘤病理标志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AI辅助的肿瘤病理诊断具有客观性强及可重复性高等优点,能够实现肿瘤组织标志物诊断的定量分析,从而克服病理医生人工判读的挑战,提高病理诊断的精确性。通过计算机工具构建肿瘤组织标志物的AI判读模式,是构建未来肿瘤智能诊疗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神经损伤、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  结果  患者随访3~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2.3±17.9)min,术中出血量为(393.3±64.9)mL,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38 mL。治疗前VAS评分(7.67±0.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2.73±0.15)分,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1);14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个等级,1例患者术前为Frankel D级,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分级无变化;术前、术后3个月KP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  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袁东琪  陈鹏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8):963-967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因低突变率、高生存率被称为钻石突变。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ALK抑制剂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远高于临床试验报道,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减药、停药、安装起搏器甚至猝死。本文将重点对ALK抑制剂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恶性肿瘤的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病理类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腺样囊性癌、非特异性腺癌。病理类型(P=0.001)、年龄(P=0.049)、面神经麻痹(P<0.001)、镜下神经侵犯(P<0.001)、TNM分期(P<0.001)、临床分期(P<0.001)、肿瘤复发(P<0.001)、术后辅助放疗(P<0.001)与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肿瘤复发(P=0.001)和临床分期(P=0.004)为影响腮腺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肿瘤复发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腮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判断腮腺恶性肿瘤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病例,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恢复迅速,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50%、20.83%和33.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87.50%、79.17%。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近远期效果良好。肿瘤大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高松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6):826-83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s)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中,IGFBP2具有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功能。IGFBP2通过自身独特的结构,不仅能与IGF结合,还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GFB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且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具备作为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IGFBP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