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虽然未经针对性治疗,但肿瘤在较长时间内(约11个月余)均呈现稳定状态。通过回顾患者前期的相关检查,明确此病例为极其罕见的CLL/AML。汇集综合血液科、分子诊断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诊疗意见和延伸讨论,本研究通过此病例对CLL/AML、肿瘤二次打击学说与肿瘤树状演化模型有了比较全面和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肿瘤细胞可能借此“别吃我”信号,逃避了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甚至比肿瘤细胞更高。通过使用抗CD47抗体阻断CD47-SIRPα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吞噬作用,能够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多项关于CD47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两种单克隆抗体和一种融合蛋白。然而由于使用动物模型不一,可能高估了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预测。现将CD47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潜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该治疗的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6例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206例患者中HER-2阳性型54例(26.2%),HER-2阴性型152例(73.8%)。其中HER-2阳性型患者中Ki-67>30%为57.4%(31/54),较HER-2阴性型的55.9%(85/15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阳性型患者中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6个月为79.6%(43/54),较HER-2阴性型的65.1%(99/15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2.1~85.0)个月,是否合并内脏转移、一线解救化疗疗效、是否行解救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HER-2阳性型中的Ki-67指数比HER-2阴性型更高,且更易在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合并内脏转移、一线解救化疗时病情进展、未行解救内分泌治疗是影响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患者女性,39岁.2013年12月因"无诱因咳嗽、咽痛进行性加重,痰中无血"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患者自述无吸烟史;自查发现左锁上多发质硬肿大淋巴结,最大约为1.5 cm.2014年3月CEA 9.55μg/L(正常范围0~5μg/L).胸部CT示:1)右肺下叶背段不规则肿物,考虑周围型肺癌,牵拉邻近胸膜;2)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3)左锁上淋巴结.脑部CT示:颅脑CT未见确切异常.ECT示:未见明显骨转移影像.腹盆B超示:未见明显肿物.患者因担心并发症拒绝行肺部肿物穿刺取病理.遂行左锁上淋巴结针吸活检,细胞学示:找到肿瘤细胞(考虑腺癌).EGFR 20外显子766插入突变.ALK(-)、ROS1(-).发病即Ⅳ期,M1a期.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行PC方案化疗4个周期:培美曲塞500 mg/m2+卡铂AUC=5.CT评价疗效示:疾病稳定.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培美曲塞单药维持4个周期:培美曲塞500 mg/m2.CT评价疗效示:疾病进展.2014年12月行2次活检,右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示:(右肺针吸)腺癌.二代测序结果示:EGFR 20外显子766插入突变.Ventana法检测ALK阴性.RT-PCR法检测ROS1阴性.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给予多西他赛60 mg/m2 d1 q21 d.化疗6个周期后CT评价疗效示:疾病进展(图1).2015年6月给予阿帕替尼500 mg qd.CT评价疗效示:部分缓解(图2).  相似文献   
105.
孙蓓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1):562-566
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蛋白是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家族中重要的抗凋亡蛋白之一。MCL-1过表达不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靶向治疗和传统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然而研发适用于临床的靶向MCL-1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尚具挑战性。近十几年对MCL-1及其抑制剂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其中MCL-1内源性配体BH3的小分子类似物的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MCL-1及其抑制剂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12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4例乳腺小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  结果  94例乳腺小管癌患者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4.5%(70/94),显著高于乳腺X线检查阳性率60.6%(57/9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乳腺小管癌患者ER、PR阳性率较高,HER-2阳性率较低。乳腺小管癌单纯型PR阳性率95.2%(60/63)显著高于混合型的80.6%(25/31),混合型的HER-2阳性率37.9%(11/29)显著高于单纯型的17.7%(11/62),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推荐以保乳治疗为主。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建议肿物较小、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可免除保乳术后放疗,但因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术后影像学随访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基线与随访扫描的筛查效果,并对基线检出与随访新发结节及其他胸部病变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参与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科肺癌筛查试验的650例被试者,并侧重对其中完成随访扫描的548例被试者进行分析。研究者记录基线筛查检出结节以及其他病变,将其与随访扫描的LDCT图像相比较,记录其进展情况。  结果  LDCT基线筛查有101例被试者为阳性,阳性率为18.4%。共检出6例肺癌结节,肺癌检出率0.92%(6/650)。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检出率1.59%(2/126)高于男性吸烟者1.04%(4/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随访扫描检出19例新发结节阳性被试者,新发结节阳性率为3.5%(19/548)。以三维水平对结节增大或减小的判定比例均高于二维水平。  结论  LDCT肺癌筛查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效能显著,对女性非吸烟者行LDCT肺癌筛查同样意义重大。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三维容积测量技术,相较于二维直径的评估更能对随访间隔内结节的进展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组织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Castleman's病,16例为透明血管型,2例为混合型。分析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和预后特征。  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44.1(24~70)岁。肿瘤位于肾脏1例,肾上腺区域8例,肾上腺外腹膜后9例。具有临床不典型腹痛症状7例,中度贫血患者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153.3(60~260)min,术中出血量为447.2(10~3 000)mL;2例患者术后输血,1例术后出现尿瘘并发症,保守治疗后好转。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例患者术后2年肿瘤复发死亡。  结论  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s病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目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9.
李丁  张青  白长森  张文芳  郑珊  李峥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2):1130-1134
  目的  分析并探讨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生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125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42.4%),非白色念珠菌中主要为光滑念珠菌(21.6%),近平滑念珠菌(16.8%)及热带念珠菌(10.4%),主要感染部位为腹腔(51.2%);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归因病死率为26.4%,氮质血症、体腔置管(≥2根)、抗真菌治疗的延迟及合并细菌性感染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首次念珠菌培养阳性前30 d内手术则是保护因素。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应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并及时开展抗真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靶向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前提是准确获得肿瘤的分子表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肺癌基因突变中的一种重要亚型,已有多种ALK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常规、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影像特征同样对ALK基因重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文就NSCLC中ALK基因重排及其与影像特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